2014年4月27日 星期日

正確選擇牙刷 牙齒更健康

市面上牙刷的形狀、尺寸與種類繁多,決定買哪一隻牙刷令人難以抉擇,以下是您選購牙刷時應注意的事項:

多數牙科專家都同意軟式刷毛牙刷對於去除牙齒上的牙菌斑與食物殘渣最有效,而小型刷頭牙刷也是比較好選擇,因為這種刷頭較易達到口腔所有部位,包含難以刷到的後排牙齒。

在選擇握柄(如防滑握把或可彎曲柄身)、刷頭形狀(錐形或長方形)及刷毛種類(如波浪狀、平面狀或修剪成圓形突起狀)時,挑選您覺得用起來最舒適,能與口腔相合並能讓您輕易刷到每顆牙齒的牙刷,就是最佳的選擇。

對許多人來說,電動牙刷是優良的傳統牙刷替代品,可更有效清潔牙齒,尤其是對那些刷牙有困難或手部靈巧度受限的人。

我應該隔多久換一次牙刷

您應該在牙刷出現磨損情形,或者每隔三個月更換一次牙刷,視何種情況先發生;在您感冒痊癒後更換牙刷也很重要,因為刷毛可能夾帶病菌而造成重複感染。



參考文獻:
1. 張浩陞 2005 認識 人工植牙
2. 鄭偉立 2005 牙科新知~談人工植牙
3. 陳佳炎 2009 人工植牙面面觀

資料來源:高露潔

http://www.dentalimplant.net.tw/seo_news/News_Detail.asp?News_ID=160&News_Class_ID=&Page=1



分享保持口腔衛生的基本條件

良好的口腔保健能夠使您有看起來、聞起來更健康的嘴巴,這代表著:

您的牙齒潔淨無缺損痕跡

牙齦呈粉紅色,不會在刷牙或用牙線潔牙時感到疼痛或出血。

沒有持續的口腔異味。

若您的牙齦在刷牙或用牙線潔牙時會出現疼痛或出血的情形,或者您口氣中一直有怪味,請找您的牙醫師檢查。發生這些症狀中的任何一種,都可能表示您的口腔保健出了問題。

您的牙醫師或牙科保健專家(hygienist)都可協助您學習良好的口腔保健方法,並幫您指出刷牙與用牙線時,需要格外注意的口腔部位。

如何做好口腔保健

維持良好的口腔保健是您能為牙齒與牙齦所做的最重要一件事情,健康的牙齒不只讓人覺得神采奕奕,同時也可以讓您進食與說話時都能順暢無礙。良好的口腔保健,對您整體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

每日的預防保護包含正確的刷牙與牙線使用方式,能在問題衍生前阻止其發生,而且也不會像治療已出現的症狀那般疼痛、昂貴且令人憂心。

在定期讓牙醫檢查牙齒的空檔,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利用幾個簡單方法大幅降低齲齒、牙齦疾病以及其他牙齒問題,這些方法包含:

每天三餐後徹底刷牙兩次,並且每天用牙線潔牙。

飲食均衡並節制正餐間的零食。

用含有氟化物的產品,包含牙膏。

按照牙醫指示使用含氟漱口水漱口。

確定您12歲以下的子女飲水中含氟,若您居住地區的飲用水中未添加氟,則需確定他們的牙齒有接受塗氟處理。



參考文獻:
1。 林顯書 2005 老年人牙齒第二春 人工 植牙 的應用
2。 吳宛霖  2007 認識植牙
3。 2006 人工植牙新知

資料來源:高露潔

http://www.dentalimplant.net.tw/seo_news/News_Detail.asp?News_ID=159&News_Class_ID=&Page=1


2014年4月20日 星期日

淺解牙周病的三個階段

牙周病是指牙齦的發炎症狀,可能繼續進展而影響包覆支持牙齒的骨頭;牙周病是由牙菌斑 - 一種不斷在牙齒上形成的無色黏稠薄膜中的細菌引起,若沒有每天以刷牙與用牙線潔牙的方式清除,牙菌斑就會堆積;細菌不只會感染您的牙齦與牙齒,而且最後還 會侵犯牙齦與支持牙齒的骨頭,如此便可能導致這些部位變得鬆軟、脫落或必須由牙醫清除。

牙周病分成三個階段:

牙齦炎: 這是牙周病最早的階段,牙菌斑堆積在牙齦線附近造成牙齦發炎;假如每天刷牙與用牙線潔牙無法清除牙菌斑,殘留的牙菌斑就會產生刺激牙齦組織的毒素(毒性物 質)而導致牙齦炎。您可能會注意到刷牙與用牙線潔牙時有流血的情形。牙周病早期,牙齦的損傷可以復原,因為將牙齒位置固定的骨頭與結締組織尚未受到感染。

牙周炎: 在此階段,固定牙齒位置的支持骨與纖維受到無法挽回的損傷,您牙齦線下方的牙齦會出現牙周囊袋(pocket)而卡蛀食物與牙菌斑。經過適當的治療與改善居家的口腔保健,通常可以預防更進一步的傷害。

重度牙周炎: 牙周病的最後階段,支持牙齒的纖維與骨頭會完全毀壞,而可能導致牙齒移位或鬆動;這會影響你的咀嚼功能,若積極治療也無法挽回,則可能需要將牙齒拔掉。

我如何知道我有牙周病?
任何年齡都可能發生牙周病,但成人發生的機會最高;若在早期發現,牙周病是可以復原的。所以若您注意到有下列症狀出現,請洽詢您的牙醫師:

牙齦變紅、突起或腫脹,或者壓下去會痛。

刷牙或用牙線潔牙時牙齦出血。

因為牙齦萎縮而讓牙齒看起來比較長。

牙齦與牙齒分開,或者整塊脫離牙齒脫離,而形成牙周囊袋。

您咀嚼時感到牙齒咬合方式改變。

牙齒與牙齦間流膿。

持續性口臭或嘴巴有臭味出現。

如何治療牙周病?
早期牙周病通常可經由正確地刷牙及用牙線潔牙而恢復健康,良好的口腔衛生可防止牙菌斑堆積。

當牙菌斑堆積並硬化形成牙垢時,您的牙醫或牙科保健專家提供的專業清潔處理,就是清除牙結石的唯一方法。您的牙醫或牙科保健專家會清潔或「刮」您的牙齒, 除去牙齦線上下方的牙結石;假如您的情況較為嚴重,則可能會進行牙根整平術,牙根整平術可使牙齒根部的不規則處變平滑,讓牙菌斑更難沈積。

經由定期牙齒檢查,早期牙周病可在變成更嚴重的病症前治癒;若您的症狀較為嚴重,就需要到牙醫診所治療了。



參考文獻:
1。 廖榮彥 2008 Bicon 植牙系統簡介
2。 張文輝 美齒與科
3。 2006 人工植牙 新知

資料來源:高露潔

http://www.dentalimplant.net.tw/seo_news/News_Detail.asp?News_ID=158&News_Class_ID=&Page=1







治療牙周病醫生很重要

牙周病 常發生於35歲以上的中壯年族群。台灣人90%有牙周病,以牙齦炎與慢性牙周炎居多,急症則常見牙周膿瘍(長膿包)最多。

刷牙時,如果發現牙齦紅腫或是流血,不要以為是「火氣大」而不以為意,有可能是牙周病的前兆。隨著牙周病惡化,可能會出現牙齦萎縮、牙縫變大、嚴重的口臭,甚至是牙齒動搖等等。初期的牙周病,以牙齦發炎或刷牙流血為表現,病情嚴重時,會造成齒槽骨萎縮,牙齒鬆動。

醫師說,「牙菌斑」是牙周病的主要原因,通常是口腔衛生沒做好或不正確,讓細菌和食屑等堆積在牙齒周圍,形成牙菌斑、久了就鈣化成牙結石。

牙菌斑或牙結石上的細菌,會直接侵入牙周組織,其分泌物也會造成牙周組織的破壞,造成牙周齒槽骨的吸收。其他因素如糖尿病、抽菸、壓力、懷孕、血癌、營養不良、胃腸障礙等,也會加重牙周病的破壞。

醫師說,牙周病是個慢性發炎的疾病,初期不一定有症狀,也不一定會疼痛,民眾應建立定期至牙科檢查的習慣。

Q、所有醫師都會處理牙周病嗎?還是要找專科醫師?
罹患了牙周病,是否要找專科醫師?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牙科部牙周病科教授說,牙周病分成輕度、中度和重度,由於牙周病較嚴重者恐已經拖了10年以上,造成牙齒動搖,病情複雜,建議中度以上找專科醫師較恰當。
中華民國牙醫全聯會理事長說,民眾可以到平常看診的牙科診所,先由醫師評估,照X光片看牙齒狀況,如果需要進一步進行拔牙、翻瓣手術等,就需要到教學醫院或醫學中心治療。如果心中有疑慮,可以諮詢第二意見。

Q、牙周病的基本治療方式是什麼?
牙周基本治療,牙醫師要清除掉牙齒表面和牙根深部的牙菌斑、牙結石等,同時控制口腔裡的齲齒窩洞;還會教導患者如何進行有效的口腔衛生,這樣微生物才不會堆積,以免牙周病復發。
一般俗稱的「洗牙」,是牙醫師使用超音波潔牙機做「表層的牙結石清除」。當病患有牙周病時,牙周的基本治療需配合洗牙及牙根整平術。牙根整平術需要一個療程(約6-8周),在局部麻醉下,把附著在牙根表面的牙菌斑,以及受感染的牙根表面刮除,促使牙周組織癒合。

Q、醫師說嚴重牙周病須要「開刀」,「開刀」是指什麼,有風險嗎?
牙周病手術治療,是經過牙周基本治療和口腔衛生完成後,經過評估,有需要才做。牙周病手術治療,包含:
1.牙周翻瓣手術:將深部的牙菌斑及牙結石清除,並將遭受到破壞呈現不規則的齒槽骨缺陷整形。
2.牙周再生手術:牙醫師可以使用人工骨粉和再生膜等材料,植入牙周缺陷部分,誘導牙周細胞的再生,並修復先前受損的齒槽骨,使功能減退的牙齒,回復支持力。

Q、牙周病的療程很長嗎?
局部牙周病簡單療程馬上就可以做好,但若是全口牙周病,需要時間診療和處理囊袋,一周次數也不能太多,否則病人會痛得受不了,非常需要醫療溝通。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牙科部牙周病科教授則說,中度以上基本治療加手術需要2.5個月,平均一周一次。

Q、有些牙非拔不可嗎?有沒有保留的可能?
「牙周病治療最原始的目的是保留自然牙。」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牙科部牙周病科教授說。但他也坦言,若是很嚴重,還是需要拔牙,否則留著病齒,細菌會在牙間傳染,會汙染到好牙齒。黃建文也說,牙醫師不會輕易拔牙。

Q、牙周病治療有沒有健保給付?
一般牙醫都能處理牙周病的基本治療,健保也有給付。但後續治療如整形外科、補骨、再生手術和 植牙 等,就需要自費。至於自費多少?台安醫院牙周病科主治醫師說,要視每位牙周病醫師所用的藥物、耗材或儀器而定。
預防勝於治療,吃東西時要力量平均,如果有缺牙,一定要就醫,假設右邊缺牙,千萬不能不理它,而只顧著用左邊咀嚼,這樣左邊也容易有問題;吃完東西一定要潔牙;並且要定期檢查。



參考文獻:
1。 鄭偉立 2005 牙科新知~談人工植牙
2。 林俐妏 人工植牙的牙周考量
3。 廖榮彥 2008 Bicon 植牙系統簡介

資料來源:健康醫藥網

http://www.dentalimplant.net.tw/seo_news/News_Detail.asp?News_ID=157&News_Class_ID=&Page=1








2014年4月13日 星期日

植牙後盡量遠離太硬的食物

植牙後可以咬硬的東西嗎?對植牙會不會有影響?這是一個很常見的問題,患者對牙齒的要求只有一個,就是能咬東西就好,對醫師來講可以咬,是一個很大 的難題,從患者的角度來看可以咬東西因該很簡單不是什麼難題,但這牽涉到咬合學、假牙、骨錐學、根管治療、牙周治療,牽涉到所有牙科的知識,還會牽涉到關 節、肌肉協調,所以看似很簡單的問題,牽涉到的牙醫學很廣。

所以醫師希望患者能了解,植牙後到底能不能咬硬的東西,譬如:一個八十五公斤的人,揹一百公斤的米沒有什麼問題,但如果是揹兩百斤的米就揹不動了, 腰都無法挺直了,植牙的道理也是這樣,雖然植牙比自然牙還堅硬,但能承受的力量也是有限的,舉例來說比花生還硬的食物,可能需要選擇別種方式來進食,醫師 不建議病人植好牙吃太硬的東西,像螃蟹、龍蝦。

醫師和患者好不容易一起完成植牙,希望能好好使用牙齒、愛護牙齒,能改善生活品質、讓身體更健康、讓病人生活充滿自信,所以希望病人珍惜牙齒。植體失敗有三個原因,第一個是感染、第二個是提早使用植牙、第三個是過度使用,所以希望病人愛惜牙齒。



參考文獻:
1。黃敬傑 植牙手術及器械介紹
2。張浩陞 2005 認識 人工植牙
3。鄭偉立 2005 牙科新知~談人工植牙

資料來源:健康長壽、自己做主

http://www.dentalimplant.net.tw/seo_news/News_Detail.asp?News_ID=156&News_Class_ID=&Page=1







植牙後飲食的注意重點

美食當前! 黏性十足的年糕,香脆酥硬的炸物,高溫燙口的小火鍋......對於剛植完牙,或是尚在 植牙 中的患者來說,真是危機四伏。

植牙療程恰巧碰上好食,究竟能不能大啖美食,享受一個頓呢?

別太緊張!植牙其實不是什麼大手術,如果植牙已經拆線,通常不會有任何問題,若還沒拆線,吃東西就要小心避開該處;或者療程進行至人工牙根植入後,靜待植體與齒槽骨癒合的期間,就要避免強大外力影響,例如瓜子等太硬的食物不要碰。

另外也要注意較黏的食物,如年糕、牛軋糖…等等,因為具黏性的食物容易牽動縫線;或者也可選擇微創植牙或導引式植牙,因為沒有縫線,所以也無以上問題。

無論採取何種植牙方式,療程進行到哪個階段,只要請教您的牙醫該如何處理,遵從醫師指示就能安心享受年菜。



參考文獻:
1。黃敬傑 植牙手術及器械介紹
2。張浩陞 2005 認識人工植牙
3。鄭偉立 2005 牙科新知~談人工植牙

資料來源:健康長壽、自己做主

http://www.dentalimplant.net.tw/seo_news/News_Detail.asp?News_ID=155&News_Class_ID=&Page=1





2014年4月7日 星期一

分享正確的使用電動牙刷

以採用左右旋轉技術的電動牙刷刷牙,潔齒效果比用一般牙刷強,電動牙刷會幫你刷牙,但你一定要將刷頭帶到牙齒各個部位。現在分享正確的使用電動牙刷:

第一步:
慢慢將刷頭移動到每一顆牙齒上,刷頭還必須循著牙齦與每顆牙齒的輪廓移動。
須讓刷頭在牙齒上停留幾秒後,才能將刷頭移動到下一顆牙齒上。

第二步:
牙齒背面、咀嚼面和兩側後方牙齒等所有部位都要刷乾淨。

第三步:
讓刷頭沿著牙齦線移動。不需要擠壓或用力刷動刷頭,讓牙刷自己刷牙。



參考文獻:
1. 張浩陞 2005 認識 人工植牙
2. 鄭偉立 2005 牙科新知~談人工植牙
3. 陳佳炎 2009 人工植牙面面觀

資料來源:每日口腔保健工作

http://www.dentalimplant.net.tw/seo_news/News_Detail.asp?News_ID=154&News_Class_ID=&Page=1




分享正確的刷牙方式

用正確的方法刷牙是保持牙齒與牙齦健康的第一步。用牙醫建議的方法至少刷牙兩分鐘,才算有把牙齒刷乾淨。無論是使用一般牙刷或電動牙刷,牙齒上下左右各部位都要刷滿30秒。

刷牙的方法有很多,這方面的事可以請教牙醫或保健醫生。不過,有一種利用一般牙刷刷牙的方法,受到很多醫生的推薦:

第一步:
刷中間牙齒的表面時,牙刷刷毛須以45度角正對牙齦。
要將牙刷貼著牙齒與牙齦,然後輕輕地來回移動。

第二步:
利用相同方法把牙齒咀嚼面與兩側牙齒表面刷乾淨。

第三步:
刷中間牙齒的背面時,牙刷須與牙齒垂直,然後輕輕上下移動頂端的刷毛。

第四步:
別忘了刷牙齦線和兩側牙齒的背面。
舌頭也要刷乾淨,才能保有清新的口氣。



參考文獻:
1. 張浩陞 2005 認識人工 植牙
2. 鄭偉立 2005 牙科新知~談人工植牙
3. 陳佳炎 2009 人工植牙面面觀

資料來源:每日口腔保健工作

http://www.dentalimplant.net.tw/seo_news/News_Detail.asp?News_ID=153&News_Class_ID=&Pa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