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面試,約會,不論在何種場合,擁有一口潔白牙齒加上燦爛笑容,絕對可以幫你大加分,身為型男美女,如果穿著時髦有型,但一開口卻有難聞的味道
撲鼻而來,或一開口就看到一口黃牙,任誰都會開始懷疑你的口腔衛生習慣!擁有良好的口腔保養習慣,及潔白的牙齒對於求職有很大的幫助,在職場中也能容易獲
得好印象。
牙齒顏色的改變分為外在染色及內在變色,外在染色多半是後天因素,如抽菸、喝酒、喝咖啡長期造成色素沉積;內在
變色則因幼年服用藥物居多,所造成的,嘴巴大多數時間都在接觸食物,這時候食物的內容就變得格外重要了,重口味:太鹹、太辣的食物都會讓牙菌斑孳生的數量
增多、牙色變重。特別是煙、茶、咖啡、酒及其他深色食品都是應該盡量避免的。若真的沒辦法戒掉,建議隨身攜帶漱口水,當你吃完東西時,漱口3分鐘,便可以
有效降低對牙齒傷害!
牙齒保養『壞』習慣
1.
不使用牙線,牙齒有5個面露在外面,如果只用牙刷只能清潔到其中三個面,互相連結的兩個面是清潔不到的,所以如果只有用牙刷清潔,沒有用牙線輔助清潔,會
讓牙齒疾病發生的機率大增! 2.刷牙不刷舌頭,許多人在刷牙時常常會忽略也要順便清潔舌頭,舌頭上的舌苔是細菌大量繁殖的場所,容易傷害牙齒的蛀牙菌和
牙周病菌!舌頭上其實很容易留下食物的殘渣、以及腐蝕性的細菌。就算你牙齒刷乾淨了,它們還是會削弱牙膏對牙齒的保護力,所以有個舌苔刷也是很重要的。刷
牙時也應該順便清潔舌頭,也有助於口氣清新。 3.刷牙不夠徹底,刷牙如果總是只有刷表面而已,沒有用心清潔,長期下來,不但容易牙結石,還容易讓牙齒表
面受到酸十,形成脫鈣的白斑!
參考文獻:
1. 鄭偉立 2005 牙科新知~談 人工植牙
2. 陳佳炎 2009 人工植牙面面觀
3. 陳健誌 人工植牙在牙科治療計畫中之影響
資料來源:美學植牙專家-台中郭德樑牙醫診所
印象牙醫
http://www.dentalimplant.net.tw 印象牙醫位於台北市中山區行天宮斜對面,提供植牙、人工植牙、假牙植牙、牙齒矯正、牙齒美白、牙周病治療等服務,不論是植牙費用、植牙價格詢問,皆貼心為您服務,為優質的台北植牙、台北人工植牙、台北市植牙、台北市人工植牙診所之一。
2015年8月31日 星期一
淺解牙齦護理與牙齒護理的重要性
口腔出現疾病問題是常見的事,刷牙遇見牙齦出血更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狀況,究竟應該如何判斷自己的牙齦健不健康,又該如何照顧自己的牙齦?牙齦位於
牙齒根部周圍,健康的人牙齦是呈現粉紅色,沒有局部斑點或變色。外形光滑結構完整,質地緊密有彈性,緊包牙齒。健康的牙齦在上緣應該逐漸變薄。我們都該知
道想要擁有健康的牙齒,就必須擁有健康的牙齦,護理牙齦與護理牙齒是一樣重要的。
牙齦感染,牙齦疾病通常是聚集在牙齒和牙 齦上的黏膜斑塊所造成。斑塊會生成使牙齦紅腫或出血的酸和毒素。隨著時間,牙齦疾病會使牙齦向上萎縮。在牙齒和牙齦間形成囊袋。細菌會藏在這些囊袋中,使 牙齒周圍的骨骼變脆弱。牙齦疾病是很很常見。很多人患有牙齦疾病,可透過良好的口腔護理治療。但如果對牙齦疾病置之不理,就會損壞牙齒周圍的骨骼,造成牙 齒鬆動,最後有可能造成牙齒脫落的狀況。
牙齦炎
牙齦疾病中最常見的問題是牙齦炎,牙齦炎發病率高達90%。附著在牙面或牙間隙的細菌團塊,是細菌生長代謝的生態環境,它能產生各種毒素,引起牙齦組織的病症。
建議:牙齦炎通常與口腔衛生有關,口腔不潔產生「牙菌斑」,造成牙齦發炎。牙菌斑就是長期附著在牙面上或牙間隙,如果不及時除掉,在唾液中鈣鹽的作用下,容易形成牙結石。
預防:預防牙齦炎最先的就是認真刷牙,如果已經有牙齦炎的徵兆,最常用的治療方法是洗牙。如果牙齦炎不及時治療,就可能發展成牙周炎,造成牙周組織的損傷。
牙齦疾病的預防
1. 定期的口腔保健。每6到12個月洗牙一次,定期洗牙是預防牙齦炎的有效措施。有 牙周病 徵兆的患者,應該定期接受系統牙周治療。 2. 正確的刷牙方式,建議使用刷毛較軟,頂端圓鈍的牙刷。牙膏以含氟的牙膏為佳。同時要學會正確的刷牙姿勢,大多數人可采用豎刷法或短橫顫動法。養成使用牙簽、牙線以清理牙刷難以清潔的位置。
參考文獻:
1。 徐振祥 2012 缺牙人的希望 認識「人工 植牙 」
2。 鄭鈞仁 假牙 還是植牙?該怎麼抉擇?
3。 吳宛霖 2007 植好牙
資料來源:美學植牙專家-台中郭德樑牙醫診所
http://www.dentalimplant.net.tw/seo_news/News_Detail.asp?News_ID=280&News_Class_ID=&Page=1
牙齦感染,牙齦疾病通常是聚集在牙齒和牙 齦上的黏膜斑塊所造成。斑塊會生成使牙齦紅腫或出血的酸和毒素。隨著時間,牙齦疾病會使牙齦向上萎縮。在牙齒和牙齦間形成囊袋。細菌會藏在這些囊袋中,使 牙齒周圍的骨骼變脆弱。牙齦疾病是很很常見。很多人患有牙齦疾病,可透過良好的口腔護理治療。但如果對牙齦疾病置之不理,就會損壞牙齒周圍的骨骼,造成牙 齒鬆動,最後有可能造成牙齒脫落的狀況。
牙齦炎
牙齦疾病中最常見的問題是牙齦炎,牙齦炎發病率高達90%。附著在牙面或牙間隙的細菌團塊,是細菌生長代謝的生態環境,它能產生各種毒素,引起牙齦組織的病症。
建議:牙齦炎通常與口腔衛生有關,口腔不潔產生「牙菌斑」,造成牙齦發炎。牙菌斑就是長期附著在牙面上或牙間隙,如果不及時除掉,在唾液中鈣鹽的作用下,容易形成牙結石。
預防:預防牙齦炎最先的就是認真刷牙,如果已經有牙齦炎的徵兆,最常用的治療方法是洗牙。如果牙齦炎不及時治療,就可能發展成牙周炎,造成牙周組織的損傷。
牙齦疾病的預防
1. 定期的口腔保健。每6到12個月洗牙一次,定期洗牙是預防牙齦炎的有效措施。有 牙周病 徵兆的患者,應該定期接受系統牙周治療。 2. 正確的刷牙方式,建議使用刷毛較軟,頂端圓鈍的牙刷。牙膏以含氟的牙膏為佳。同時要學會正確的刷牙姿勢,大多數人可采用豎刷法或短橫顫動法。養成使用牙簽、牙線以清理牙刷難以清潔的位置。
參考文獻:
1。 徐振祥 2012 缺牙人的希望 認識「人工 植牙 」
2。 鄭鈞仁 假牙 還是植牙?該怎麼抉擇?
3。 吳宛霖 2007 植好牙
資料來源:美學植牙專家-台中郭德樑牙醫診所
http://www.dentalimplant.net.tw/seo_news/News_Detail.asp?News_ID=280&News_Class_ID=&Page=1
2015年8月24日 星期一
分享植牙後的照護
為了讓 人工植牙
更為持久,術後的照護是非常重要的!許多人在做完植牙後,就以為牙齒不會再有蛀牙的危險,在口腔清潔方面,時常疏於照護,事實上做完植牙手術後,除了定期
的複診外,更該注意平時的牙齒保健,維持植牙後的口腔健康,除了口腔衛生保健外,生活習慣也會影響,術後做好良好的照顧絕對能延長植體壽命、長保口腔健
康。
人工植牙術後
植牙術後24~48小時內的照護,術後傷口有些滲血情況為正常現象,若持續不正常出血請立即與醫師聯絡。術後勿用力漱口、吐口水、吸舔傷口,避免血塊流失影響傷口止血癒合。刷牙避免使用牙膏,牙膏內成分及用力漱口會刺激傷口影響癒合。
植牙術後照護須知
清潔:剛做完植牙手術盡量不要碰觸植牙的區塊,吃完東西,可以用生理食鹽水漱口,約4~6個禮拜,牙肉組織長好了之後,才能恢復植牙區塊的清潔,刷牙時以溫和的力道清潔,同時也要避免壓迫到植牙的區塊。
多休息:術後依照醫師指示按時服用藥物以利舒緩疼痛,多休息、少說話,並使用冷敷冰袋放置於傷患處之臉頰外側,敷十分鐘,休息二十分鐘。手術後四十八小時內,重覆冰敷,四十八小時後,若有腫脹,請改用熱敷。
定期回診:植牙手術後,一週後回診,若有縫合情況約7~14天拆線。如果有特別的個別因素,可以隨時與醫師聯絡回診,解決問題。
少吃較硬的食品:針對植牙患者術後飲食,建議前一週以流質飲食為佳,如:麥片、牛奶、粥品、果凍品及高蛋白飲料,兩週後即可恢復正常飲食。
忌抽菸及酒精飲料:避免抽菸、檳榔、飲用含有酒精性與碳酸類的飲料,造成傷口發炎、疼痛,影響傷口癒合。
參考文獻:
1。 陳佳炎 2009 人工植牙面面觀
2。 林俐妏 人工植牙的牙周考量
3。 陳姿淳 植牙
資料來源:美學植牙專家-台中郭德樑牙醫診所
印象牙醫
人工植牙術後
植牙術後24~48小時內的照護,術後傷口有些滲血情況為正常現象,若持續不正常出血請立即與醫師聯絡。術後勿用力漱口、吐口水、吸舔傷口,避免血塊流失影響傷口止血癒合。刷牙避免使用牙膏,牙膏內成分及用力漱口會刺激傷口影響癒合。
植牙術後照護須知
清潔:剛做完植牙手術盡量不要碰觸植牙的區塊,吃完東西,可以用生理食鹽水漱口,約4~6個禮拜,牙肉組織長好了之後,才能恢復植牙區塊的清潔,刷牙時以溫和的力道清潔,同時也要避免壓迫到植牙的區塊。
多休息:術後依照醫師指示按時服用藥物以利舒緩疼痛,多休息、少說話,並使用冷敷冰袋放置於傷患處之臉頰外側,敷十分鐘,休息二十分鐘。手術後四十八小時內,重覆冰敷,四十八小時後,若有腫脹,請改用熱敷。
定期回診:植牙手術後,一週後回診,若有縫合情況約7~14天拆線。如果有特別的個別因素,可以隨時與醫師聯絡回診,解決問題。
少吃較硬的食品:針對植牙患者術後飲食,建議前一週以流質飲食為佳,如:麥片、牛奶、粥品、果凍品及高蛋白飲料,兩週後即可恢復正常飲食。
忌抽菸及酒精飲料:避免抽菸、檳榔、飲用含有酒精性與碳酸類的飲料,造成傷口發炎、疼痛,影響傷口癒合。
參考文獻:
1。 陳佳炎 2009 人工植牙面面觀
2。 林俐妏 人工植牙的牙周考量
3。 陳姿淳 植牙
資料來源:美學植牙專家-台中郭德樑牙醫診所
印象牙醫
分享正確的牙齒保健 解決牙齒敏感
夏日炎炎,許多擁有敏感性牙齒的民眾不敢大口吃冰,害怕一吃冰,酸澀敏感的感覺竄入全身!其實造成敏感性牙齒的原因有許多,可能是刷牙方式不當、牙齦萎縮、 牙周病 等等,然而多數民眾擁有敏感性牙齒卻不自知,忽略了敏感性牙齒的治療,導致其他嚴重的口腔問題發生。不過,只要從基本的生活習慣開始改變,就可以慢慢遠離牙齒敏感的問題!最好定期檢查牙齒,及早保護牙齒。
敏 感性牙齒不只在遇冷的時候會產生痠澀腫脹感,熱食、酸甜的食物同樣也會造成敏性感牙齒的不舒適感。主要是因為牙齦退縮或遇酸蝕、磨耗等因素,使表面牙釉質 喪失、牙本質暴露,而牙本質上有無數個與牙髓神經相通的牙本質小管,當飲食到冷熱、酸甜的飲料食物,甚至是牙刷毛,與牙本質接觸,就會產生牙齒敏感。
敏感性牙齒成因
1.刷牙方式不當
常見的是用硬毛牙刷大力刷牙,使牙齒外層牙釉質磨損,牙齦萎縮,牙本質暴露。
2.牙周病
牙周病導致牙根裸露、萎縮。
3. 磨牙
不正常咬合、有夜間磨牙等,使牙釉質磨損,造成牙齦萎縮。
4. 牙菌斑
口腔衛生不好,大量堆積在牙齒上的牙菌斑產生酸,腐蝕牙齒,產生酸痛。
5. 經常吃酸性食物或喝碳酸等酸性飲料
常吃酸性食物,尤其碳酸飲料,橙類水果和果汁,可能導致牙齒表面腐蝕,牙本質暴露。
6.美白處理或牙齒修磨
暫時性敏感。因手術或洗牙後露出牙根造成敏感,而唾液中的礦物質會逐漸再礦化,敏感通常會隨著逐漸消失。
治療、預防敏感性牙齒,從生活習慣做起
1.選擇軟毛牙刷,切記勿大力刷牙,減低牙刷對牙齦和牙齒的傷害。
2.改用吸管喝果汁、碳酸飲料,減少酸性食物和飲料直接接觸牙齒,避免酸蝕作用。
3.進食酸性食物後,用水漱口,且半小時後再刷牙。
4.牙周病患者需要每3至4個月定期洗牙。
5.夜晚磨牙症應帶夜磨牙套保護牙齒。
6.保持良好口腔衛生,早晚刷牙,睡前用牙線,預防蛀牙和牙周疾病。
7.避免交替進食過冷、過熱食物,忽冷忽熱,溫度的劇變會引起牙齒敏感。
8.進行脫敏治療,在牙面上塗脫敏劑,堵塞牙本質小管,脫敏的效果可維持一段時間。
9.如果有牙齒敏感的症狀應該及時就醫、對症治療,才能早日擺脫牙痛,盡情享受美食。
※定期至牙醫師處就診,接受專業潔牙、牙齒保健和敏感性牙齒舒緩建議,才是對付敏感牙齒最好的辦法。
參考文獻:
1。 徐振祥 2012 缺牙人的希望 認識「人工 植牙 」
2。 陳敏傑 潘惠玲 陳朝寶 朱毓仁 為人工植牙打造一個良好的地基
3。 張浩陞 2005 認識人工植牙
資料來源:美學植牙專家-台中郭德樑牙醫診所
http://www.dentalimplant.net.tw/seo_news/News_Detail.asp?News_ID=278&News_Class_ID=&Page=1
敏 感性牙齒不只在遇冷的時候會產生痠澀腫脹感,熱食、酸甜的食物同樣也會造成敏性感牙齒的不舒適感。主要是因為牙齦退縮或遇酸蝕、磨耗等因素,使表面牙釉質 喪失、牙本質暴露,而牙本質上有無數個與牙髓神經相通的牙本質小管,當飲食到冷熱、酸甜的飲料食物,甚至是牙刷毛,與牙本質接觸,就會產生牙齒敏感。
敏感性牙齒成因
1.刷牙方式不當
常見的是用硬毛牙刷大力刷牙,使牙齒外層牙釉質磨損,牙齦萎縮,牙本質暴露。
2.牙周病
牙周病導致牙根裸露、萎縮。
3. 磨牙
不正常咬合、有夜間磨牙等,使牙釉質磨損,造成牙齦萎縮。
4. 牙菌斑
口腔衛生不好,大量堆積在牙齒上的牙菌斑產生酸,腐蝕牙齒,產生酸痛。
5. 經常吃酸性食物或喝碳酸等酸性飲料
常吃酸性食物,尤其碳酸飲料,橙類水果和果汁,可能導致牙齒表面腐蝕,牙本質暴露。
6.美白處理或牙齒修磨
暫時性敏感。因手術或洗牙後露出牙根造成敏感,而唾液中的礦物質會逐漸再礦化,敏感通常會隨著逐漸消失。
治療、預防敏感性牙齒,從生活習慣做起
1.選擇軟毛牙刷,切記勿大力刷牙,減低牙刷對牙齦和牙齒的傷害。
2.改用吸管喝果汁、碳酸飲料,減少酸性食物和飲料直接接觸牙齒,避免酸蝕作用。
3.進食酸性食物後,用水漱口,且半小時後再刷牙。
4.牙周病患者需要每3至4個月定期洗牙。
5.夜晚磨牙症應帶夜磨牙套保護牙齒。
6.保持良好口腔衛生,早晚刷牙,睡前用牙線,預防蛀牙和牙周疾病。
7.避免交替進食過冷、過熱食物,忽冷忽熱,溫度的劇變會引起牙齒敏感。
8.進行脫敏治療,在牙面上塗脫敏劑,堵塞牙本質小管,脫敏的效果可維持一段時間。
9.如果有牙齒敏感的症狀應該及時就醫、對症治療,才能早日擺脫牙痛,盡情享受美食。
※定期至牙醫師處就診,接受專業潔牙、牙齒保健和敏感性牙齒舒緩建議,才是對付敏感牙齒最好的辦法。
參考文獻:
1。 徐振祥 2012 缺牙人的希望 認識「人工 植牙 」
2。 陳敏傑 潘惠玲 陳朝寶 朱毓仁 為人工植牙打造一個良好的地基
3。 張浩陞 2005 認識人工植牙
資料來源:美學植牙專家-台中郭德樑牙醫診所
http://www.dentalimplant.net.tw/seo_news/News_Detail.asp?News_ID=278&News_Class_ID=&Page=1
2015年8月18日 星期二
不同年齡層 需要注意的牙齒保健
從胎兒期到成人期,再到老年,護牙可以說是貫穿一生的大事,不管在哪個時刻出現問題,都會對健康造成影響。那麼,不同年齡段在護牙時有哪些注意事項和防護重點?
懷孕前不疼不腫也要查牙
妊娠期准媽媽的口腔護理也可能影響孩子的牙齒。 孩子的乳牙從胚胎第二個月開始發生,恆牙在胚胎第四個月開始發生,所以孕期母體,也就是准媽媽們的心理、生理和營養狀態將影響胎兒牙齒的發育。
同時,妊娠時體內的雌性激素和孕酮水平明顯升高,容易發生齲病與牙齦炎,應特別注意定期進行口腔檢查,並選擇適當的治療時機。
一般來說,妊娠期前3個月為易流產時期,此時做口腔醫療一般僅限於處理急症,應避免X線照射。可在妊娠中期治療齲病,避免因劇烈牙痛而誘發流產和早產。
另外,准媽媽應多吃富含鈣質的食物,少吃甜食酸食,每天要早晚刷牙、使用牙線,牙縫大的話還要用牙縫刷。假如孕婦出現了口腔問題,要及時就診,孕期4~6個月是口腔治療相對安全的時期。
最後,准媽媽應了解一些兒童乳牙的生長、發育、礦化及萌出情況,常見兒童口腔病的預防方法,不同年齡時期兒童口腔護理知識等,讓寶寶自出生後就能受到適當的口腔護理。
幼兒期護好六齡齒最重要
兒童6歲左右除了前牙替換外,在乳牙磨牙的後面會長出新的恆磨牙,即「六齡齒」。由於其位置隱蔽,往往被忽視。臨床上,孩子換牙期發生的「六齡齒」齲壞,甚至波及牙髓牙根出現炎症、牙髓壞死及牙痛的情況非常多見。
「六齡齒」咬合面的面積是最大的,窩溝點隙複雜,它在萌出時咬合面部分被牙齦瓣覆蓋的時間長,牙面上很容易滯留細菌和食物殘渣,萌出後到達咬合平面與上牙接觸的時間長,無法靠咀嚼運動自潔牙面。加上孩子的護齒意識弱,造成齲壞進展很快。
所以一旦發生齲壞,甚至繼發牙髓、尖周炎,最終導致殘冠、殘根、失牙時,對咀嚼功能、頜面部骨組織和軟組織的生長發育、正常恆牙咬合建立的危害,遠比別的恆牙要嚴重得多。
因此,家長要重視孩子換牙期,每3至6個月進行必要的口腔檢查,及早治療乳、恆牙疾患,在口腔衛生、飲食等方面予以關注。
青少年牙不齊最好戴牙套
每到寒暑假,去醫院矯正牙齒畸形成了不少學生的假期功課,低齡患兒都會比平時增加好幾倍。
牙齒畸形包括很多類型,如常說的齙牙、地包天、牙齒擁擠等,不僅影響青少年的口腔正常功能,還影響了孩子們的容貌,讓他們產生自卑心理。
因此,青少年時期的護牙重點首先是做好防護。比如定期進行口腔檢查,早期治療齲齒,避免因乳牙早失或滯留導致恆牙替換障礙;避免吃的食物過細,牙槽骨得不到足夠刺激,頜骨生長受到限制。
其次,已出現影響生長發育的骨性問題及妨礙頜、面正常功能的錯牙合畸形,需早期進行矯治(3~5歲),將牙合頜的發育導向正常,如「地包天」、咬唇、吮指等。
最 後,無骨性問題的錯牙合畸形,最佳矯治年齡在11~12歲,方法主要有固定矯治器及功能性活動矯治器。固定矯治器是通過連結在每個牙面上的托槽及固定器上 的弓絲,對牙齒進行移動,使其排列整齊;功能性活動矯治器是一種活動的矯正裝置,利用青少年頜面部生長發育潛力,對異常進行調整。
中青年牙周炎是最大隱患
調查發現,我國70%的成人都患有牙周炎等口腔疾病,且就醫率非常低,主要原因是很多人口腔防護意識較差。
菌 斑和牙石是牙周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平時不注意口腔衛生,會導致牙菌斑和牙石堆積。一些全身因素如糖尿病、內分泌紊亂等會造成全身抵抗力下降,也會促進牙周 疾病的發生。另外,在口腔疾病的治療過程中,如果齲齒充填不合理,假牙鑲得不密合,也會造成口腔內菌斑和食物殘屑不易清潔乾淨,加重牙周病。
牙 周病主要包括牙齦炎和牙周炎兩個階段,牙齦炎如果不及時治療,往往發展成牙周炎。刷牙出血是牙周疾病的典型癥狀。發生牙齦炎時,牙齦邊緣會呈現鮮紅色或紫 紅色,有時還會出現糜爛。一旦觸碰牙齦,便會流血,同時還伴有明顯的口臭。此時牙齦腫脹,失去彈性,更易出血,牙齦與牙齒分離。發展到一定程度,還會導致 咀嚼無力,牙齒鬆動,甚至脫落。
認真潔牙是預防牙齦炎和牙周炎的關鍵。要養成良好的刷牙習慣與正確的方法,做到早晚各刷一次牙和飯後漱口。如果牙縫大,或不易刷到,要通過牙線清潔。牙周病患者一經確診就要積極治療,並通過持之以恆的口腔保健來保持療效,防複發。
老年人缺牙要鑲壞牙要補
老年人口腔組織器官呈退行性變化,牙齦萎縮,牙根外露,菌斑很容易在根部堆積並形成根面齲;癥狀重度磨耗出現的牙本質敏感,是兩個大問題。若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牙齒喪失。
為此,老年人一定要定期到正規醫院檢查,在醫生的指導下及早發現並治療口腔疾病並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
首先,要提高自我保健能力,用毛軟且有彈性的牙刷,早晚刷牙,刷牙時間3~5分鐘,切忌暴力、橫向刷牙;由於老年人牙縫較寬,需借用間隙刷、牙線、沖牙器才能達到口腔清潔的目的;在進食時應採用雙側交替咀嚼,以免導致功能側嚴重磨耗以及對側組織的廢用。
最後,已患有根面齲、牙髓炎疾病的老年患者可以通過補牙,根管治療等方法保存患牙,而非直接拔除。對於牙體缺損、缺失的老年患者可以視具體情況科學設計,通過活動義齒、固定義齒、種植義齒來恢復咀嚼、發音、美觀等功能。
參考文獻:
1。 廖榮彥 2008 Bicon 植牙系統簡介
2。 張文輝 美齒與科
3。 2006 人工植牙 新知
資料來源:生命時報
印象牙醫
懷孕前不疼不腫也要查牙
妊娠期准媽媽的口腔護理也可能影響孩子的牙齒。 孩子的乳牙從胚胎第二個月開始發生,恆牙在胚胎第四個月開始發生,所以孕期母體,也就是准媽媽們的心理、生理和營養狀態將影響胎兒牙齒的發育。
同時,妊娠時體內的雌性激素和孕酮水平明顯升高,容易發生齲病與牙齦炎,應特別注意定期進行口腔檢查,並選擇適當的治療時機。
一般來說,妊娠期前3個月為易流產時期,此時做口腔醫療一般僅限於處理急症,應避免X線照射。可在妊娠中期治療齲病,避免因劇烈牙痛而誘發流產和早產。
另外,准媽媽應多吃富含鈣質的食物,少吃甜食酸食,每天要早晚刷牙、使用牙線,牙縫大的話還要用牙縫刷。假如孕婦出現了口腔問題,要及時就診,孕期4~6個月是口腔治療相對安全的時期。
最後,准媽媽應了解一些兒童乳牙的生長、發育、礦化及萌出情況,常見兒童口腔病的預防方法,不同年齡時期兒童口腔護理知識等,讓寶寶自出生後就能受到適當的口腔護理。
幼兒期護好六齡齒最重要
兒童6歲左右除了前牙替換外,在乳牙磨牙的後面會長出新的恆磨牙,即「六齡齒」。由於其位置隱蔽,往往被忽視。臨床上,孩子換牙期發生的「六齡齒」齲壞,甚至波及牙髓牙根出現炎症、牙髓壞死及牙痛的情況非常多見。
「六齡齒」咬合面的面積是最大的,窩溝點隙複雜,它在萌出時咬合面部分被牙齦瓣覆蓋的時間長,牙面上很容易滯留細菌和食物殘渣,萌出後到達咬合平面與上牙接觸的時間長,無法靠咀嚼運動自潔牙面。加上孩子的護齒意識弱,造成齲壞進展很快。
所以一旦發生齲壞,甚至繼發牙髓、尖周炎,最終導致殘冠、殘根、失牙時,對咀嚼功能、頜面部骨組織和軟組織的生長發育、正常恆牙咬合建立的危害,遠比別的恆牙要嚴重得多。
因此,家長要重視孩子換牙期,每3至6個月進行必要的口腔檢查,及早治療乳、恆牙疾患,在口腔衛生、飲食等方面予以關注。
青少年牙不齊最好戴牙套
每到寒暑假,去醫院矯正牙齒畸形成了不少學生的假期功課,低齡患兒都會比平時增加好幾倍。
牙齒畸形包括很多類型,如常說的齙牙、地包天、牙齒擁擠等,不僅影響青少年的口腔正常功能,還影響了孩子們的容貌,讓他們產生自卑心理。
因此,青少年時期的護牙重點首先是做好防護。比如定期進行口腔檢查,早期治療齲齒,避免因乳牙早失或滯留導致恆牙替換障礙;避免吃的食物過細,牙槽骨得不到足夠刺激,頜骨生長受到限制。
其次,已出現影響生長發育的骨性問題及妨礙頜、面正常功能的錯牙合畸形,需早期進行矯治(3~5歲),將牙合頜的發育導向正常,如「地包天」、咬唇、吮指等。
最 後,無骨性問題的錯牙合畸形,最佳矯治年齡在11~12歲,方法主要有固定矯治器及功能性活動矯治器。固定矯治器是通過連結在每個牙面上的托槽及固定器上 的弓絲,對牙齒進行移動,使其排列整齊;功能性活動矯治器是一種活動的矯正裝置,利用青少年頜面部生長發育潛力,對異常進行調整。
中青年牙周炎是最大隱患
調查發現,我國70%的成人都患有牙周炎等口腔疾病,且就醫率非常低,主要原因是很多人口腔防護意識較差。
菌 斑和牙石是牙周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平時不注意口腔衛生,會導致牙菌斑和牙石堆積。一些全身因素如糖尿病、內分泌紊亂等會造成全身抵抗力下降,也會促進牙周 疾病的發生。另外,在口腔疾病的治療過程中,如果齲齒充填不合理,假牙鑲得不密合,也會造成口腔內菌斑和食物殘屑不易清潔乾淨,加重牙周病。
牙 周病主要包括牙齦炎和牙周炎兩個階段,牙齦炎如果不及時治療,往往發展成牙周炎。刷牙出血是牙周疾病的典型癥狀。發生牙齦炎時,牙齦邊緣會呈現鮮紅色或紫 紅色,有時還會出現糜爛。一旦觸碰牙齦,便會流血,同時還伴有明顯的口臭。此時牙齦腫脹,失去彈性,更易出血,牙齦與牙齒分離。發展到一定程度,還會導致 咀嚼無力,牙齒鬆動,甚至脫落。
認真潔牙是預防牙齦炎和牙周炎的關鍵。要養成良好的刷牙習慣與正確的方法,做到早晚各刷一次牙和飯後漱口。如果牙縫大,或不易刷到,要通過牙線清潔。牙周病患者一經確診就要積極治療,並通過持之以恆的口腔保健來保持療效,防複發。
老年人缺牙要鑲壞牙要補
老年人口腔組織器官呈退行性變化,牙齦萎縮,牙根外露,菌斑很容易在根部堆積並形成根面齲;癥狀重度磨耗出現的牙本質敏感,是兩個大問題。若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牙齒喪失。
為此,老年人一定要定期到正規醫院檢查,在醫生的指導下及早發現並治療口腔疾病並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
首先,要提高自我保健能力,用毛軟且有彈性的牙刷,早晚刷牙,刷牙時間3~5分鐘,切忌暴力、橫向刷牙;由於老年人牙縫較寬,需借用間隙刷、牙線、沖牙器才能達到口腔清潔的目的;在進食時應採用雙側交替咀嚼,以免導致功能側嚴重磨耗以及對側組織的廢用。
最後,已患有根面齲、牙髓炎疾病的老年患者可以通過補牙,根管治療等方法保存患牙,而非直接拔除。對於牙體缺損、缺失的老年患者可以視具體情況科學設計,通過活動義齒、固定義齒、種植義齒來恢復咀嚼、發音、美觀等功能。
參考文獻:
1。 廖榮彥 2008 Bicon 植牙系統簡介
2。 張文輝 美齒與科
3。 2006 人工植牙 新知
資料來源:生命時報
印象牙醫
牙周命引發的相關疾病
台灣人的口腔問題高居亞洲之冠,但對牙齒健康的重視卻嚴重落後。一般人在牙疼時會去看牙醫,卻不知刷牙時牙齦出血更需要找牙醫診治。根據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全年度健保資料統計,台灣地區成年人罹患 牙周病 比例高達9成。其實牙周病與高血壓、糖尿病同樣是成年人常見的慢性病,大家關心血壓、血糖健康的同時,也不容忽視牙周健康。
項目符號 隱藏在牙周病幕後的健康風險 你不可不知!
你知道身體最多細菌是哪一個部位?答案是口腔。口腔內的牙周如同建築物的地基,一旦鬆垮,不但無福再享受美食,健康也受到影響。
危害1 引發全身性疾病
牙周病對健康的影響不限於牙齒,可能成為全身感染病灶,引起全身器官的病變,導致疾病發生。
危害2 嚴重傷害孕婦及胎兒
大家皆知,菸酒危害孕婦;但很少人明白,牙周病比菸酒更傷害孕婦及胎兒。牙周細菌進入孕婦體內血液中,會提高早產風險,並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
危害3 營養失調
牙周病所引起牙齒移位、缺牙、咬合錯亂,均會造成吃東西困難,導致營養失衡。如果是中老年人更是會影響消化與吸收,加速身體老化。
危害4 影響容貌、發音
牙齒可以維持臉型的長度與豐腴,缺牙會像「陽婆婆」一樣,臉頰與嘴唇上佈滿皺紋,老態顯現。就算沒有皺紋,出現牙齦紅腫出血化膿、缺牙、牙齒伸長移位、口臭等,及說話漏風,都會影響個人形象,造成心理問題。
危害5 花大錢治療
牙周病療程複雜,健保能給付的範圍通常只涵蓋傳統手術清除牙結石的部份,其餘的治療或整型需自費,且費用昂貴。
項目符號 牙周病可能爆發大病 引發全身性疾病
全球愈來愈多的研究發現,牙周病與全身健康有相關性。沒有控制的牙周病,不只讓牙齦出血、牙齦腫痛、牙齒鬆動、掉牙,還可能影響全身的健康。
牙周病VS心臟病
研 究統計,牙周病人引發心臟病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2倍,中風機率是3倍。由於心臟病的發生和血管的發炎密不可分,而牙齒正是身體內極普遍的發炎根源之一。 若口腔長期存在細菌感染和慢性發炎,順著血液循環流到心臟,引發細菌性心內膜炎。並且極可能引發血管壁粥狀動脈硬化,增加血管阻塞及心肌梗塞的風險。此 外,牙菌斑導致的牙齦炎易使身體免疫系統做出反應,使白血球增多,進而誘發心臟病。醫學新研究也指出,造成牙周病的基因位置,與心臟疾病的基因位置是接近 的,牙周病者要特別關心心臟健康。
牙周病VS糖尿病
牙周病罹患糖尿病的機率是正常人的7倍,主要是因為糖尿 病者的免疫系統改變;加上唾液內糖分高,有利於細菌生長,造成牙周病的容易發生。牙周病和糖尿病有雙向關係,糖尿病者的牙周病菌會迫使體內必須分泌更多的 胰島素來消炎,因而加重糖尿病病情;如果糖尿病者治療好牙周病後,糖化血紅素的指數會下降,可減少糖尿病的用藥量。
牙周病VS骨質疏鬆
30 歲後,隨著年齡增加,骨密度逐漸走下坡,也會反應到牙齒上。到中年後牙槽骨變得不堅固,出現鬆動、脫落現象。美國研究指出,停經後婦女如果罹患骨質疏鬆 症,下顎骨的骨質密度比正常婦女低很多,且掉牙也較多;日本研究也發現,牙周健康的停經婦女,其腰椎骨質密度較強。提醒停經後婦女,不僅要關心骨質流失, 也要特別留意牙齒的健康。
牙周病VS肝臟病變
刷牙或吃東西時,若出現牙齦出血,除了留意牙周炎,應注意肝臟 是否發生病變?因為慢性肝病者容易發生牙齦出血,主因是肝細胞損傷後,肝臟產生凝血功能下降,造成牙齦出血,有些人還伴有流鼻血、經血過量。因此,如果牙 齦反覆出血,或皮膚經常出現青紫色的斑點,並伴有臉色發黃等症狀,請檢查肝臟。
牙周病VS胃病
很多人在大魚大肉後,出現牙齦炎腫痛。代表飲食過度油膩豐盛,造成胃火上升,引發牙齦腫痛。通常還伴有腹脹、噁心、便秘、口渴等症狀;嚴重時會發展為齒齦糜爛,建議要清淡飲食。
牙周病VS呼吸道感染
牙菌斑可能是呼吸道致病菌的寄居地,增加呼吸道的細菌停留在咽喉裡,進而提高呼吸系統感染機會。
項目符號 做好"口腔清潔+定期檢查"維護牙周健康
人類有28~32顆牙齒,年老後卻逐漸齒疏;然而美國研究認為,80歲的老人應該還能擁有20顆牙齒。只要維持口腔清潔、做好牙齒保健,並定期做牙齒健康,一生擁有一口好牙是可以做到的。
刷牙 每天早晚一定要正確刷牙。
漱口 經常漱口,尤其是吃甜食、酸食後要漱口。
用牙線 每天用牙線清理牙縫。
吃蔬菜 咀嚼含纖維質的蔬菜,有助於清潔牙齒。
多吃含維生素C蔬果 有益牙齦組織健康。
喝茶 因為茶葉含氟等可預防齲齒的物質。
用吸管喝飲料 可樂和果汁即使不含糖,也含有酸性物質(如檸檬酸),會腐蝕珐瑯質。
細嚼慢咽 咀嚼有助牙齒與顎骨結合,強化牙齒。
嚼無糖口香糖 刺激唾液分泌、沖洗牙齒表面糖分。
喝水 保持牙齦濕潤,並且吃完東西後喝水,可順便帶走口腔內的食物殘渣,減少牙菌斑的形成。
吃果仁 可強化牙齒,又不傷牙齒,例如腰果、核桃、松子、花生、南瓜子、杏仁、栗子等。
戒菸 抽菸會迅速堆積牙菌斑與大量牙結石。
不用同側牙齒咀嚼食物 避免讓牙齒過度磨損。
作息正常 熬夜破壞免疫力,降低抵抗牙菌斑能力。
做叩齒操 每天早晚叩齒36次,能固齒。
按摩牙齦 每天早晚用手指或舌頭,按摩牙齦。
定期口腔檢查 初期的牙周病不易察覺,最好每半年做牙齒檢查,並清除牙結石。
參考文獻:
1. 廖榮彥 2008 Bicon 植牙 系統簡介
2. 張文輝 美齒與科
3. 2006 人工植牙新知
資料來源:啟新健康世界
http://www.dentalimplant.net.tw/seo_news/News_Detail.asp?News_ID=276&News_Class_ID=&Page=1
項目符號 隱藏在牙周病幕後的健康風險 你不可不知!
你知道身體最多細菌是哪一個部位?答案是口腔。口腔內的牙周如同建築物的地基,一旦鬆垮,不但無福再享受美食,健康也受到影響。
危害1 引發全身性疾病
牙周病對健康的影響不限於牙齒,可能成為全身感染病灶,引起全身器官的病變,導致疾病發生。
危害2 嚴重傷害孕婦及胎兒
大家皆知,菸酒危害孕婦;但很少人明白,牙周病比菸酒更傷害孕婦及胎兒。牙周細菌進入孕婦體內血液中,會提高早產風險,並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
危害3 營養失調
牙周病所引起牙齒移位、缺牙、咬合錯亂,均會造成吃東西困難,導致營養失衡。如果是中老年人更是會影響消化與吸收,加速身體老化。
危害4 影響容貌、發音
牙齒可以維持臉型的長度與豐腴,缺牙會像「陽婆婆」一樣,臉頰與嘴唇上佈滿皺紋,老態顯現。就算沒有皺紋,出現牙齦紅腫出血化膿、缺牙、牙齒伸長移位、口臭等,及說話漏風,都會影響個人形象,造成心理問題。
危害5 花大錢治療
牙周病療程複雜,健保能給付的範圍通常只涵蓋傳統手術清除牙結石的部份,其餘的治療或整型需自費,且費用昂貴。
項目符號 牙周病可能爆發大病 引發全身性疾病
全球愈來愈多的研究發現,牙周病與全身健康有相關性。沒有控制的牙周病,不只讓牙齦出血、牙齦腫痛、牙齒鬆動、掉牙,還可能影響全身的健康。
牙周病VS心臟病
研 究統計,牙周病人引發心臟病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2倍,中風機率是3倍。由於心臟病的發生和血管的發炎密不可分,而牙齒正是身體內極普遍的發炎根源之一。 若口腔長期存在細菌感染和慢性發炎,順著血液循環流到心臟,引發細菌性心內膜炎。並且極可能引發血管壁粥狀動脈硬化,增加血管阻塞及心肌梗塞的風險。此 外,牙菌斑導致的牙齦炎易使身體免疫系統做出反應,使白血球增多,進而誘發心臟病。醫學新研究也指出,造成牙周病的基因位置,與心臟疾病的基因位置是接近 的,牙周病者要特別關心心臟健康。
牙周病VS糖尿病
牙周病罹患糖尿病的機率是正常人的7倍,主要是因為糖尿 病者的免疫系統改變;加上唾液內糖分高,有利於細菌生長,造成牙周病的容易發生。牙周病和糖尿病有雙向關係,糖尿病者的牙周病菌會迫使體內必須分泌更多的 胰島素來消炎,因而加重糖尿病病情;如果糖尿病者治療好牙周病後,糖化血紅素的指數會下降,可減少糖尿病的用藥量。
牙周病VS骨質疏鬆
30 歲後,隨著年齡增加,骨密度逐漸走下坡,也會反應到牙齒上。到中年後牙槽骨變得不堅固,出現鬆動、脫落現象。美國研究指出,停經後婦女如果罹患骨質疏鬆 症,下顎骨的骨質密度比正常婦女低很多,且掉牙也較多;日本研究也發現,牙周健康的停經婦女,其腰椎骨質密度較強。提醒停經後婦女,不僅要關心骨質流失, 也要特別留意牙齒的健康。
牙周病VS肝臟病變
刷牙或吃東西時,若出現牙齦出血,除了留意牙周炎,應注意肝臟 是否發生病變?因為慢性肝病者容易發生牙齦出血,主因是肝細胞損傷後,肝臟產生凝血功能下降,造成牙齦出血,有些人還伴有流鼻血、經血過量。因此,如果牙 齦反覆出血,或皮膚經常出現青紫色的斑點,並伴有臉色發黃等症狀,請檢查肝臟。
牙周病VS胃病
很多人在大魚大肉後,出現牙齦炎腫痛。代表飲食過度油膩豐盛,造成胃火上升,引發牙齦腫痛。通常還伴有腹脹、噁心、便秘、口渴等症狀;嚴重時會發展為齒齦糜爛,建議要清淡飲食。
牙周病VS呼吸道感染
牙菌斑可能是呼吸道致病菌的寄居地,增加呼吸道的細菌停留在咽喉裡,進而提高呼吸系統感染機會。
項目符號 做好"口腔清潔+定期檢查"維護牙周健康
人類有28~32顆牙齒,年老後卻逐漸齒疏;然而美國研究認為,80歲的老人應該還能擁有20顆牙齒。只要維持口腔清潔、做好牙齒保健,並定期做牙齒健康,一生擁有一口好牙是可以做到的。
刷牙 每天早晚一定要正確刷牙。
漱口 經常漱口,尤其是吃甜食、酸食後要漱口。
用牙線 每天用牙線清理牙縫。
吃蔬菜 咀嚼含纖維質的蔬菜,有助於清潔牙齒。
多吃含維生素C蔬果 有益牙齦組織健康。
喝茶 因為茶葉含氟等可預防齲齒的物質。
用吸管喝飲料 可樂和果汁即使不含糖,也含有酸性物質(如檸檬酸),會腐蝕珐瑯質。
細嚼慢咽 咀嚼有助牙齒與顎骨結合,強化牙齒。
嚼無糖口香糖 刺激唾液分泌、沖洗牙齒表面糖分。
喝水 保持牙齦濕潤,並且吃完東西後喝水,可順便帶走口腔內的食物殘渣,減少牙菌斑的形成。
吃果仁 可強化牙齒,又不傷牙齒,例如腰果、核桃、松子、花生、南瓜子、杏仁、栗子等。
戒菸 抽菸會迅速堆積牙菌斑與大量牙結石。
不用同側牙齒咀嚼食物 避免讓牙齒過度磨損。
作息正常 熬夜破壞免疫力,降低抵抗牙菌斑能力。
做叩齒操 每天早晚叩齒36次,能固齒。
按摩牙齦 每天早晚用手指或舌頭,按摩牙齦。
定期口腔檢查 初期的牙周病不易察覺,最好每半年做牙齒檢查,並清除牙結石。
參考文獻:
1. 廖榮彥 2008 Bicon 植牙 系統簡介
2. 張文輝 美齒與科
3. 2006 人工植牙新知
資料來源:啟新健康世界
http://www.dentalimplant.net.tw/seo_news/News_Detail.asp?News_ID=276&News_Class_ID=&Page=1
2015年8月10日 星期一
牙齒顏色所代表的意思
什麼顏色的牙齒最健康,牙齒是不是越白越好呢?看看專家是怎麼說的。專家提醒,對牙齒的美白要有正確的認識。正如膚色有個體差異,每個人的牙齒亮白度也有不同。
牙齒並非越白越好
與自己的膚色相宜的牙色才是自然、協調的美!
人們對於牙齒的要求不再僅停留於“無痛”、“能咬”,而是“功能與美觀”並重。因此,想利用節假日放長假的機會,給牙齒美白的人多起來了。
為此,專家提醒,對牙齒的美白要有正確的認識。正如膚色有個體差異,每個人的牙齒亮白度也有不同。這正是牙科醫生為病人假牙選色時,專門有一個比色係列,因人而異的原因。奉勸大家不要一味追求“白”,要走出“越白越好”的誤區。與自己的膚色相宜的牙色才是自然、協調的美。
其實,要保持牙齒的長期潔淨、美白,刷牙是一種簡單易行、行之有效的基本方法。
將 沉積在表麵的汙點、色斑去除掉,就能使牙齒恢複自然、本色的美白。牙膏中的摩擦劑、發泡劑等的作用是摩擦清除牙齒表麵的汙垢以達到潔齒爽口,有些牙膏還添 加一些有效成分,減緩牙結石的形成,抑製煙斑、茶垢等色素在牙齒表麵粘附。刷牙的正確方法是上下顫動掃刷,每個部位重複至少5-6次。選擇合適的牙刷,掌 握正確的刷牙方法,做到有效刷牙。平時少喝咖啡、有色飲料,少抽煙,嚼檳榔等,減少色素沉澱。此外,可以去醫院洗牙。洗牙也就是由醫生幫你徹底的刷牙,將 你平時忽略或不便刷到的細微之處來個大掃除。
但是對於內源性的著色牙,以上方法就無能為力了。目前較常見的方法有藥物漂洗法。但由於受影響的主要是深部的牙本質,所以不耐久,有“色澤反彈”現象。對顏色較重的四環素牙、氟斑牙等收效甚微。另外還可選擇冠修複,簡單講就是給灰黃的牙齒穿上亮白的外衣。
總之,在健康的前提下追求牙齒美白,這才是我們崇尚的理念。
牙齒保健小常識
正 常牙色牙冠的表麵覆蓋著一層琺琅質,醫學術語叫牙釉質,正常厚度約2-2.5毫米。下方是牙本質,顏色呈黃色或淡黃色。一般來說,鈣化程度越高,釉質越透 明,下方的黃色更易透過而顯色,故正常健康的牙冠一般呈淡黃、半透明的象牙色。即便同一顆恒牙,隨著年齡的增長,牙色也逐漸變黃,所以年輕人的牙齒又比老 年人顯白。
異常牙色的形成原因牙齒著色分外源性和內源性。前者可以是由於常吃含有色素的食物或藥物,如茶、咖啡、中藥等, 色素沉積在牙麵上,或者由於經常吸煙,煙斑掩蓋了原有的牙體色澤而黯然無光。內源性著色則是在牙齒發育期間受到藥物、微量元素或全身狀況的影響,如四環素 牙、氟斑牙等。如果你的門牙明顯灰黑、黯淡,可以回憶一下是否有過磕碰、外傷。另外,牙神經被處理過的牙,由於血供的改變,也會引起牙色的變化。
參考文獻:
1. 張浩陞 2005 認識 人工植牙
2. 鄭偉立 2005 牙科新知~談人工植牙
3. 陳佳炎 2009 人工植牙面面觀
資料來源:43577
印象牙醫
牙齒並非越白越好
與自己的膚色相宜的牙色才是自然、協調的美!
人們對於牙齒的要求不再僅停留於“無痛”、“能咬”,而是“功能與美觀”並重。因此,想利用節假日放長假的機會,給牙齒美白的人多起來了。
為此,專家提醒,對牙齒的美白要有正確的認識。正如膚色有個體差異,每個人的牙齒亮白度也有不同。這正是牙科醫生為病人假牙選色時,專門有一個比色係列,因人而異的原因。奉勸大家不要一味追求“白”,要走出“越白越好”的誤區。與自己的膚色相宜的牙色才是自然、協調的美。
其實,要保持牙齒的長期潔淨、美白,刷牙是一種簡單易行、行之有效的基本方法。
將 沉積在表麵的汙點、色斑去除掉,就能使牙齒恢複自然、本色的美白。牙膏中的摩擦劑、發泡劑等的作用是摩擦清除牙齒表麵的汙垢以達到潔齒爽口,有些牙膏還添 加一些有效成分,減緩牙結石的形成,抑製煙斑、茶垢等色素在牙齒表麵粘附。刷牙的正確方法是上下顫動掃刷,每個部位重複至少5-6次。選擇合適的牙刷,掌 握正確的刷牙方法,做到有效刷牙。平時少喝咖啡、有色飲料,少抽煙,嚼檳榔等,減少色素沉澱。此外,可以去醫院洗牙。洗牙也就是由醫生幫你徹底的刷牙,將 你平時忽略或不便刷到的細微之處來個大掃除。
但是對於內源性的著色牙,以上方法就無能為力了。目前較常見的方法有藥物漂洗法。但由於受影響的主要是深部的牙本質,所以不耐久,有“色澤反彈”現象。對顏色較重的四環素牙、氟斑牙等收效甚微。另外還可選擇冠修複,簡單講就是給灰黃的牙齒穿上亮白的外衣。
總之,在健康的前提下追求牙齒美白,這才是我們崇尚的理念。
牙齒保健小常識
正 常牙色牙冠的表麵覆蓋著一層琺琅質,醫學術語叫牙釉質,正常厚度約2-2.5毫米。下方是牙本質,顏色呈黃色或淡黃色。一般來說,鈣化程度越高,釉質越透 明,下方的黃色更易透過而顯色,故正常健康的牙冠一般呈淡黃、半透明的象牙色。即便同一顆恒牙,隨著年齡的增長,牙色也逐漸變黃,所以年輕人的牙齒又比老 年人顯白。
異常牙色的形成原因牙齒著色分外源性和內源性。前者可以是由於常吃含有色素的食物或藥物,如茶、咖啡、中藥等, 色素沉積在牙麵上,或者由於經常吸煙,煙斑掩蓋了原有的牙體色澤而黯然無光。內源性著色則是在牙齒發育期間受到藥物、微量元素或全身狀況的影響,如四環素 牙、氟斑牙等。如果你的門牙明顯灰黑、黯淡,可以回憶一下是否有過磕碰、外傷。另外,牙神經被處理過的牙,由於血供的改變,也會引起牙色的變化。
參考文獻:
1. 張浩陞 2005 認識 人工植牙
2. 鄭偉立 2005 牙科新知~談人工植牙
3. 陳佳炎 2009 人工植牙面面觀
資料來源:43577
印象牙醫
七件關乎牙齒健康的事項
中午不能拔、牙痛時別拔…關於拔牙,你了解多少?觀念有多正確?拔牙後,什麼樣的警訊,是你不能忽略的?
黃色小燈泡亮晃眼前,耳邊機器聲吱吱作響,張大嘴巴,金屬器械在口中上上下下…
拔牙,這樣的經驗對許多人而言並不陌生。但,你對拔牙了解多少?觀念正確嗎?例如,當醫生叫你拔牙時,你要乖乖聽話嗎?除了因特殊目的外,「無藥可救時,才要拔牙,」黃主任指出。
原則雖然簡單,但可治療、不可治療間,沒有一定的界線,不同醫師看診,所得的結論可能不一,「這是個選擇,不是對錯的問題,」郭醫師指出。
一、究竟什麼時候才需要拔牙?
1.智齒。台北長庚醫院牙科曾做統計,民眾因智齒而拔牙的機率最高,至少七成。在所有牙齒中,智齒最容易被拔掉,因為它長在口腔最後面,不易清潔,容易蛀牙或生 牙周病 ,或是容易長歪、長橫、長不出來等情形。
2.嚴重蛀牙,蛀到牙根只剩一點點。
3.嚴重牙周病,無法以手術或補骨粉(藉此讓骨頭可以再生長)等方式來治療時。
4.牙齒下長腫瘤。
5.當根管治療失敗時。牙醫師面對蛀牙,會先採取「根管治療」,亦即不拔牙,但根管治療的成功率並非百分之百,一旦無效,就得拔牙。
6.牙齒斷裂,例如因車禍等造成的外傷。
7.齒列矯正。口腔的空間如不夠,即使牙齒正常、沒有異狀,也得拔掉,才可讓牙齒排列整齊。通常會拔掉小臼齒。
但蘇醫師指出,齒列矯正需拔牙、不需拔牙的比例約各佔一半,得視醫師的診斷而定。
8.多生牙。例如兩顆門牙中,又多長一顆小牙齒。
9.牙齒萌發不順或埋伏牙。
10.因癌症或其他因素需要做放射線治療時,先把很難治療的或可能會引起嚴重感染的牙齒拔掉。
當牙醫師建議你拔牙時,可以依據以上幾點做判斷,與醫師討論是否該拔,黃主任提醒。
不過,有些病人可能因擔心如採取其他治療方式,自費負擔會更高,如根管治療三、四千元,拔牙而不做 假牙 只花幾百元,反而可能主動要求醫師幫他拔牙。
但蘇醫師提醒,拔掉不必要拔的牙齒,等於口中可使用的「零件」愈來愈少,牙齒的使用年限將因此縮短,不利於口腔健康。
「能夠保持原來的牙齒到它完全不能使用的情況,對病人最有利,」蘇鴻輝指出。
二、你的拔牙觀念正確嗎?
■中午不可以拔牙?
或許受到中醫「中午血行旺盛」說法影響,一般人多不喜歡在中午拔牙,認為容易出血,黃主任發現。
事實上,對牙醫師而言,何時拔牙沒有特別影響。不過,有高血壓、洗腎、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的人,最好一早就去拔牙,因為早上一覺醒來是身體最舒服、穩定的時候。
但洗腎病人在洗腎隔天才可拔牙。因洗腎會用到抗凝血劑,在藥效未完全解除前,拔牙恐會流血不止。
■晚上拔牙較好,不久就可上床睡覺,減輕疼痛?
事實上,晚上反而較不適合拔牙。
郭醫師解釋,因為經過一個白天的勞動,晚上精神較差,較不能耐痛,更容易對拔牙覺得不適。所以,愈困難拔的牙齒,反而應該在白天拔。
■牙齒急性發炎,不可以拔牙?
關於這點,醫師的意見分歧。
一派認為,牙齒發炎痛得厲害、可能正要化膿的急性發炎期,最好不要拔牙,應先給病人抗生素控制,之後再拔,以免拔了後造成細菌擴散。
但有些醫師認為,發炎時牙齦腫脹得很厲害,如果拔掉牙齒,反而讓裡面的膿有管道可以流出來,有助於消炎。
■牙齒很痛時不能拔?蘇鴻輝指出,例如智齒嚴重蛀牙很痛時,有些人會要求醫師先止痛,不痛再拔,這樣的治療可能白費,事實上拔掉可能就好了。
■有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等的病人,血壓如不穩定,應先由內科醫師控制好血壓後再拔牙。否則像糖尿病人的血糖如不穩定,傷口不易癒合,反而因此容易感染細菌。
■其他特殊疾病:如血液疾病、做化學治療的病人,拔牙前要先驗血,給予適當治療,避免發生流血不止或細菌感染等。
■懷孕的婦女:如真的需要拔牙,適宜時機是懷孕4~6個月時,因為拔牙是個壓力源,在懷孕初期拔,容易流產,末期拔,容易早產。
三、你該準備什麼?
1.當醫生說要拔牙,郭醫師建議,病人可以問:為什麼要拔牙,不拔會有什麼後遺症?除了拔牙外,有沒有其他的治療?其他方法有何利弊、需要多久時間?如對拔牙有疑慮,可到大醫院問問其他牙醫師的意見。
2.「會一段時間不舒服」的心理建設。所以拔牙的較佳時機是在假期前,而可利用假期好好休息。
3.拔牙前不過度喝酒。
4.告知醫生你有什麼疾病、平常吃什麼藥?是否對藥物或對麻醉過敏?
5.如對拔牙極度恐懼,或對拔牙有偏執狂,喜歡拔牙,可能得先做心理建設或先去看精神科醫師,蘇醫師建議。
四、何時該再度就醫?
1.頭一、兩天,傷口上有一點點血絲是正常的。拔牙後需咬紗布1個鐘頭。如傷口仍繼續流血,可再多咬一會兒。如仍一直流血,可再回診找醫師看看。
國內已有好幾個病人因拔牙後,流血不止,傷口一直難癒合,才被診斷出是白血病患者。
2.如有發燒,或口腔異常疼痛、腫大,也要回診。
郭醫師指出,簡單的拔牙,手術完(口腔)幾乎不會腫,不過通常24小時內會有點痛,特別是前8小時。
如果是需要翻開牙齦、去掉一部份骨頭等的複雜拔牙,可能會痛24小時,甚至48小時,到了第三天就較不會痛了。但是腫的情形會較晚發生,甚至有些人因為腫得壓迫到血管,而有點淤青。
基本上,痛的情形通常是前一、兩天,如果三、四天後還在痛,或前幾天不痛,隔四、五天才痛起來,或愈來愈痛等,可能要懷疑是不是感染的徵兆,郭醫師提醒。
3.如果拔的是上顎的牙齒,特別是上顎後部,要注意有沒有發生喝水,水通到鼻孔或耳朵的異常情形。
對牙醫界而言,拔牙是成熟的技術,發生意外的機率不大,不過,拔牙之前、之後,別忘了多準備、多了解,為自己的健康把關。
五、誰是適合你的牙醫師?
1.診所內是否掛有「這位醫生」的合格牙醫師執照?執照上的名字是否與醫生相符?醫生以往的經歷是否完整?
2.是否完整問過你的口腔與其他全身疾病的病史,包括你用藥情形?
3.是否會幫你檢查口腔裡有沒有看起來不正常的斑點、病變,篩檢口腔癌的可能?尤其是如果你的菸癮、酒癮很大。
4.有沒有檢查你的上、下顎骨與咬合情形?並詳細檢查你有沒有牙周病問題?
5.在做每項治療前,是否會與你完整清楚地溝通、解釋,告知可能的花費,並徵得你的同意才做治療?
6.有沒有幫你洗牙?
7.拔牙前,是否有要幫你照X光,評估牙根、牙齒目前的狀況,了解是否一定得拔牙外,也會做臨床檢查,了解牙周健康程度、牙齒被破壞的情況、鬆動的程度等。
六、好的牙醫診所哪裡找?
美國牙醫協會建議你注意:
1. 牙醫診所看起來是否乾淨、整齊?2.牙醫診所的工作人員是否樂於協助並回答你的問題?3.在實際對病人做治療的過程中,牙醫師與工作人員是否戴著手套與其 他適當的防護衣著?4.牙醫師與工作人員在戴乾淨的手套前,是否有洗手?5.治療室的外觀與器材設備看起來是否乾淨?6.針與其他尖銳的器械是否都放在不 會被刺穿的特定容器裡?7.所有會用在病人口中的器械是否一人一套器械,經高溫高壓消毒或用後即丟?
七、智齒該不該拔?
智齒是最後長出來的牙齒,因生長的時間在14歲以後,以前的人戲稱是「有智慧」後才長得出來,所以才被叫做「智齒」。
黃主任指出,智齒是慢慢在退化的牙齒,不是每個人都會長。智齒的位置如果不正(例如長歪或偏向一側)、刷不到,或蛀牙時等,一般會建議民眾拔掉。
同時,如果一定得拔智齒,拔除的時間愈早愈好,因為對前面牙齒的影響會愈少。
相反地,智齒如果萌發良好,沒有長歪,有咀嚼功能,且能被刷得到,此時就不需要拔掉,蘇醫師強調。
有趣的是,蘇醫師指出,口腔是動態平衡的狀態,如原本需要32顆牙來維持齒列的骨架,一旦拔掉上下左右4顆智齒,牙縫可能因此會變得較大,容易塞住東西。
另外,智齒也有積極的作用。例如,年紀大的人,口中的臼齒如果已掉了一、兩顆,智齒是第三大臼齒,只要長得不是很差,或許醫生會保留這顆智齒,以利於重建其他牙齒。
參考文獻:
1。 徐振祥 2012 缺牙人的希望 認識「人工 植牙 」
2。 陳敏傑 潘惠玲 陳朝寶 朱毓仁 為人工植牙打造一個良好的地基
3。 張浩陞 2005 認識人工植牙
資料來源:天下雜誌
http://www.dentalimplant.net.tw/seo_news/News_Detail.asp?News_ID=274&News_Class_ID=&Page=1
黃色小燈泡亮晃眼前,耳邊機器聲吱吱作響,張大嘴巴,金屬器械在口中上上下下…
拔牙,這樣的經驗對許多人而言並不陌生。但,你對拔牙了解多少?觀念正確嗎?例如,當醫生叫你拔牙時,你要乖乖聽話嗎?除了因特殊目的外,「無藥可救時,才要拔牙,」黃主任指出。
原則雖然簡單,但可治療、不可治療間,沒有一定的界線,不同醫師看診,所得的結論可能不一,「這是個選擇,不是對錯的問題,」郭醫師指出。
一、究竟什麼時候才需要拔牙?
1.智齒。台北長庚醫院牙科曾做統計,民眾因智齒而拔牙的機率最高,至少七成。在所有牙齒中,智齒最容易被拔掉,因為它長在口腔最後面,不易清潔,容易蛀牙或生 牙周病 ,或是容易長歪、長橫、長不出來等情形。
2.嚴重蛀牙,蛀到牙根只剩一點點。
3.嚴重牙周病,無法以手術或補骨粉(藉此讓骨頭可以再生長)等方式來治療時。
4.牙齒下長腫瘤。
5.當根管治療失敗時。牙醫師面對蛀牙,會先採取「根管治療」,亦即不拔牙,但根管治療的成功率並非百分之百,一旦無效,就得拔牙。
6.牙齒斷裂,例如因車禍等造成的外傷。
7.齒列矯正。口腔的空間如不夠,即使牙齒正常、沒有異狀,也得拔掉,才可讓牙齒排列整齊。通常會拔掉小臼齒。
但蘇醫師指出,齒列矯正需拔牙、不需拔牙的比例約各佔一半,得視醫師的診斷而定。
8.多生牙。例如兩顆門牙中,又多長一顆小牙齒。
9.牙齒萌發不順或埋伏牙。
10.因癌症或其他因素需要做放射線治療時,先把很難治療的或可能會引起嚴重感染的牙齒拔掉。
當牙醫師建議你拔牙時,可以依據以上幾點做判斷,與醫師討論是否該拔,黃主任提醒。
不過,有些病人可能因擔心如採取其他治療方式,自費負擔會更高,如根管治療三、四千元,拔牙而不做 假牙 只花幾百元,反而可能主動要求醫師幫他拔牙。
但蘇醫師提醒,拔掉不必要拔的牙齒,等於口中可使用的「零件」愈來愈少,牙齒的使用年限將因此縮短,不利於口腔健康。
「能夠保持原來的牙齒到它完全不能使用的情況,對病人最有利,」蘇鴻輝指出。
二、你的拔牙觀念正確嗎?
■中午不可以拔牙?
或許受到中醫「中午血行旺盛」說法影響,一般人多不喜歡在中午拔牙,認為容易出血,黃主任發現。
事實上,對牙醫師而言,何時拔牙沒有特別影響。不過,有高血壓、洗腎、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的人,最好一早就去拔牙,因為早上一覺醒來是身體最舒服、穩定的時候。
但洗腎病人在洗腎隔天才可拔牙。因洗腎會用到抗凝血劑,在藥效未完全解除前,拔牙恐會流血不止。
■晚上拔牙較好,不久就可上床睡覺,減輕疼痛?
事實上,晚上反而較不適合拔牙。
郭醫師解釋,因為經過一個白天的勞動,晚上精神較差,較不能耐痛,更容易對拔牙覺得不適。所以,愈困難拔的牙齒,反而應該在白天拔。
■牙齒急性發炎,不可以拔牙?
關於這點,醫師的意見分歧。
一派認為,牙齒發炎痛得厲害、可能正要化膿的急性發炎期,最好不要拔牙,應先給病人抗生素控制,之後再拔,以免拔了後造成細菌擴散。
但有些醫師認為,發炎時牙齦腫脹得很厲害,如果拔掉牙齒,反而讓裡面的膿有管道可以流出來,有助於消炎。
■牙齒很痛時不能拔?蘇鴻輝指出,例如智齒嚴重蛀牙很痛時,有些人會要求醫師先止痛,不痛再拔,這樣的治療可能白費,事實上拔掉可能就好了。
■有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等的病人,血壓如不穩定,應先由內科醫師控制好血壓後再拔牙。否則像糖尿病人的血糖如不穩定,傷口不易癒合,反而因此容易感染細菌。
■其他特殊疾病:如血液疾病、做化學治療的病人,拔牙前要先驗血,給予適當治療,避免發生流血不止或細菌感染等。
■懷孕的婦女:如真的需要拔牙,適宜時機是懷孕4~6個月時,因為拔牙是個壓力源,在懷孕初期拔,容易流產,末期拔,容易早產。
三、你該準備什麼?
1.當醫生說要拔牙,郭醫師建議,病人可以問:為什麼要拔牙,不拔會有什麼後遺症?除了拔牙外,有沒有其他的治療?其他方法有何利弊、需要多久時間?如對拔牙有疑慮,可到大醫院問問其他牙醫師的意見。
2.「會一段時間不舒服」的心理建設。所以拔牙的較佳時機是在假期前,而可利用假期好好休息。
3.拔牙前不過度喝酒。
4.告知醫生你有什麼疾病、平常吃什麼藥?是否對藥物或對麻醉過敏?
5.如對拔牙極度恐懼,或對拔牙有偏執狂,喜歡拔牙,可能得先做心理建設或先去看精神科醫師,蘇醫師建議。
四、何時該再度就醫?
1.頭一、兩天,傷口上有一點點血絲是正常的。拔牙後需咬紗布1個鐘頭。如傷口仍繼續流血,可再多咬一會兒。如仍一直流血,可再回診找醫師看看。
國內已有好幾個病人因拔牙後,流血不止,傷口一直難癒合,才被診斷出是白血病患者。
2.如有發燒,或口腔異常疼痛、腫大,也要回診。
郭醫師指出,簡單的拔牙,手術完(口腔)幾乎不會腫,不過通常24小時內會有點痛,特別是前8小時。
如果是需要翻開牙齦、去掉一部份骨頭等的複雜拔牙,可能會痛24小時,甚至48小時,到了第三天就較不會痛了。但是腫的情形會較晚發生,甚至有些人因為腫得壓迫到血管,而有點淤青。
基本上,痛的情形通常是前一、兩天,如果三、四天後還在痛,或前幾天不痛,隔四、五天才痛起來,或愈來愈痛等,可能要懷疑是不是感染的徵兆,郭醫師提醒。
3.如果拔的是上顎的牙齒,特別是上顎後部,要注意有沒有發生喝水,水通到鼻孔或耳朵的異常情形。
對牙醫界而言,拔牙是成熟的技術,發生意外的機率不大,不過,拔牙之前、之後,別忘了多準備、多了解,為自己的健康把關。
五、誰是適合你的牙醫師?
1.診所內是否掛有「這位醫生」的合格牙醫師執照?執照上的名字是否與醫生相符?醫生以往的經歷是否完整?
2.是否完整問過你的口腔與其他全身疾病的病史,包括你用藥情形?
3.是否會幫你檢查口腔裡有沒有看起來不正常的斑點、病變,篩檢口腔癌的可能?尤其是如果你的菸癮、酒癮很大。
4.有沒有檢查你的上、下顎骨與咬合情形?並詳細檢查你有沒有牙周病問題?
5.在做每項治療前,是否會與你完整清楚地溝通、解釋,告知可能的花費,並徵得你的同意才做治療?
6.有沒有幫你洗牙?
7.拔牙前,是否有要幫你照X光,評估牙根、牙齒目前的狀況,了解是否一定得拔牙外,也會做臨床檢查,了解牙周健康程度、牙齒被破壞的情況、鬆動的程度等。
六、好的牙醫診所哪裡找?
美國牙醫協會建議你注意:
1. 牙醫診所看起來是否乾淨、整齊?2.牙醫診所的工作人員是否樂於協助並回答你的問題?3.在實際對病人做治療的過程中,牙醫師與工作人員是否戴著手套與其 他適當的防護衣著?4.牙醫師與工作人員在戴乾淨的手套前,是否有洗手?5.治療室的外觀與器材設備看起來是否乾淨?6.針與其他尖銳的器械是否都放在不 會被刺穿的特定容器裡?7.所有會用在病人口中的器械是否一人一套器械,經高溫高壓消毒或用後即丟?
七、智齒該不該拔?
智齒是最後長出來的牙齒,因生長的時間在14歲以後,以前的人戲稱是「有智慧」後才長得出來,所以才被叫做「智齒」。
黃主任指出,智齒是慢慢在退化的牙齒,不是每個人都會長。智齒的位置如果不正(例如長歪或偏向一側)、刷不到,或蛀牙時等,一般會建議民眾拔掉。
同時,如果一定得拔智齒,拔除的時間愈早愈好,因為對前面牙齒的影響會愈少。
相反地,智齒如果萌發良好,沒有長歪,有咀嚼功能,且能被刷得到,此時就不需要拔掉,蘇醫師強調。
有趣的是,蘇醫師指出,口腔是動態平衡的狀態,如原本需要32顆牙來維持齒列的骨架,一旦拔掉上下左右4顆智齒,牙縫可能因此會變得較大,容易塞住東西。
另外,智齒也有積極的作用。例如,年紀大的人,口中的臼齒如果已掉了一、兩顆,智齒是第三大臼齒,只要長得不是很差,或許醫生會保留這顆智齒,以利於重建其他牙齒。
參考文獻:
1。 徐振祥 2012 缺牙人的希望 認識「人工 植牙 」
2。 陳敏傑 潘惠玲 陳朝寶 朱毓仁 為人工植牙打造一個良好的地基
3。 張浩陞 2005 認識人工植牙
資料來源:天下雜誌
http://www.dentalimplant.net.tw/seo_news/News_Detail.asp?News_ID=274&News_Class_ID=&Page=1
2015年8月4日 星期二
清潔牙齒 餐後10分鐘是關鍵
農曆春節期間,聚會大吃大喝的機會也跟著增加,平均1天可能吃下5、6餐,讓口腔長時間維持在酸性狀態,加上疏於口腔保健,容易引發蛀牙、牙齒酸
蝕、牙痛等一連串問題。牙醫師指出,以往年節過後,牙科求診人數約多2成,建議民眾應掌握餐後關鍵10分鐘潔牙,若在外用餐不方便刷牙,則可先以無糖口香
糖嚼食10分鐘替代。
牙醫師表示,用餐過後口腔內的酸鹼值會瞬間掉到ph5.5以下,若口腔長時間處於弱酸性,牙齒表層保護免於蛀牙的琺瑯質,便會受到侵害而崩落,進一步還會往內傷害象牙質,更嚴重則會讓牙本質外露,釀齒質敏感或蛀牙的情形發生。
醫師指出,農曆春節期間,聚會用餐次數增加,更容易讓口腔處在酸性狀態,增加蛀牙與牙齒酸蝕風險,統計以往年節過後,牙科診所因蛀牙或牙周病求診人數較平常多出約兩成,建議大家要好好保握用餐過後10分鐘的潔牙關鍵,勤刷牙或是以無糖口香糖替代潔牙。
醫師提醒民眾,想要擁有一口好牙其實很簡單,除了把握用餐過後的關鍵10分鐘,也可參考愛牙4守則:
1.早晚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因氟化物可在牙齒表層形成保護膜,免於酸性物質侵襲。
2.每半年定期檢查牙齒,早期發現蛀牙就可早一步治療,以免病情惡化到最後才進行根管治療,另外,定期洗牙也能預防牙結石、牙周病的產生。
3.在外用餐不方便潔牙時,可利用方便取得的無糖口香糖清理牙齒,能藉著咀嚼刺激唾液分泌,並中和口中酸性,降低蛀牙發生率。
4.避免過量食用甜食、含糖飲料,以免口腔持續處在酸性狀態,而均衡飲食對口腔牙齒的保養也相當有幫助。
參考文獻:
1。 潘裕華 人工植牙 的美觀考量與臨床結果
2。 張文輝 美齒與科
3。 林顯書 2005 老年人牙齒第二春 人工植牙的應用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印象牙醫
牙醫師表示,用餐過後口腔內的酸鹼值會瞬間掉到ph5.5以下,若口腔長時間處於弱酸性,牙齒表層保護免於蛀牙的琺瑯質,便會受到侵害而崩落,進一步還會往內傷害象牙質,更嚴重則會讓牙本質外露,釀齒質敏感或蛀牙的情形發生。
醫師指出,農曆春節期間,聚會用餐次數增加,更容易讓口腔處在酸性狀態,增加蛀牙與牙齒酸蝕風險,統計以往年節過後,牙科診所因蛀牙或牙周病求診人數較平常多出約兩成,建議大家要好好保握用餐過後10分鐘的潔牙關鍵,勤刷牙或是以無糖口香糖替代潔牙。
醫師提醒民眾,想要擁有一口好牙其實很簡單,除了把握用餐過後的關鍵10分鐘,也可參考愛牙4守則:
1.早晚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因氟化物可在牙齒表層形成保護膜,免於酸性物質侵襲。
2.每半年定期檢查牙齒,早期發現蛀牙就可早一步治療,以免病情惡化到最後才進行根管治療,另外,定期洗牙也能預防牙結石、牙周病的產生。
3.在外用餐不方便潔牙時,可利用方便取得的無糖口香糖清理牙齒,能藉著咀嚼刺激唾液分泌,並中和口中酸性,降低蛀牙發生率。
4.避免過量食用甜食、含糖飲料,以免口腔持續處在酸性狀態,而均衡飲食對口腔牙齒的保養也相當有幫助。
參考文獻:
1。 潘裕華 人工植牙 的美觀考量與臨床結果
2。 張文輝 美齒與科
3。 林顯書 2005 老年人牙齒第二春 人工植牙的應用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印象牙醫
分享六種食物對牙齒造成大傷害的食物
俗語說「牙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因為蛀牙或其他牙齒病痛而造成的困擾,總是讓人十分痛苦,想要擁有一口健康潔白的皓齒,就要知道吃哪些食物對於牙齒極為不利,應多避免,美國牙科協會列出6大食物,提醒食用完後務必馬上刷牙。
美 國《赫芬頓郵報》報導指出,一般來說黏性強、糖份高的食物對牙齒最不好,糖份是細菌賴以維生的來源,而黏牙的食物會在牙齒上殘留更久,也會讓細菌有更多時 間在口腔內滋生;另外,酸性食物也是牙齒的一大敵人,會傷害表面的琺瑯質,因此同時兼具酸性與糖份的東西,例如汽水,就更容易傷害牙齒。
美國牙科協會列出幾種對牙齒不利的食物,這些食物並不是都對健康不利,只不過食用完後最好要馬上刷牙、清潔牙齒,以避免蛀牙危險。
1. 水果乾
唾液可有助於分解口腔中的殘渣以及減少細菌滋生,相對地,乾性的食物就不太利於牙齒,而水果乾通常會黏牙,又因醃漬等加工過程中加入大量糖分,因而成為蛀牙幫兇。專家建議多吃天然水果較好,不僅只有本身甜份,還可以在咀嚼的過程中分泌唾液,減少口腔細菌。
2. 汽水/硬糖果
蘇 打汽水、運動飲料等都是牙齒的大敵人,馬特指出,如果每20分鐘就喝一小口的汽水,牙齒就等同於一直浸泡在酸性物質中,如果真要喝那最好也要一次喝完,並 馬上漱口以減少酸性侵蝕;而像棒棒糖或其他必須含在口中的硬式糖果,雖然不黏牙,留在口中的時間也很長,同樣不宜多吃。
3. 酒精
耶魯醫學團隊過去的研究曾發現,酒精會減少唾液分泌,還會刺激口腔中的牙齦組織、影響細胞分裂等,自然對於牙齒也會有不小傷害,這也是為什麼酗酒過度的人通常口腔癌與咽喉癌的機率也較高。
4. 酸性食物/柑橘類水果
番茄、柑橘類都是酸性水果,酸性物質極強,此外還有不少糖份,常吃酸性食物的人,牙齒表面會有些微光澤,代表牙齒已被酸性物質給包覆,增加蛀牙風險。
5. 澱粉類零食
洋芋片、白麵包等屬於高澱粉類零食,因為同時也容易卡在牙縫,澱粉也是牙齒細菌的溫床,如果吃完了洋芋片沒刷牙就呼呼大睡,那牙齒上的細菌將會十分可觀。
6. 咖啡
咖啡屬酸性飲料,長期喝下來對牙齒琺瑯質不利,還會促使牙齒表面更容易殘留食物殘渣,多數人也認為外觀看起來顏色飽和或偏暗色的咖哩、濃茶、醬油、紅酒等食物含有高色素,會附著於牙齒表面,造成牙齒變色。
參考文獻:
1。黃敬傑 植牙 手術及器械介紹
2。張浩陞 2005 認識人工植牙
3。鄭偉立 2005 牙科新知~談人工植牙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www.dentalimplant.net.tw/seo_news/News_Detail.asp?News_ID=272&News_Class_ID=&Page=1
美 國《赫芬頓郵報》報導指出,一般來說黏性強、糖份高的食物對牙齒最不好,糖份是細菌賴以維生的來源,而黏牙的食物會在牙齒上殘留更久,也會讓細菌有更多時 間在口腔內滋生;另外,酸性食物也是牙齒的一大敵人,會傷害表面的琺瑯質,因此同時兼具酸性與糖份的東西,例如汽水,就更容易傷害牙齒。
美國牙科協會列出幾種對牙齒不利的食物,這些食物並不是都對健康不利,只不過食用完後最好要馬上刷牙、清潔牙齒,以避免蛀牙危險。
1. 水果乾
唾液可有助於分解口腔中的殘渣以及減少細菌滋生,相對地,乾性的食物就不太利於牙齒,而水果乾通常會黏牙,又因醃漬等加工過程中加入大量糖分,因而成為蛀牙幫兇。專家建議多吃天然水果較好,不僅只有本身甜份,還可以在咀嚼的過程中分泌唾液,減少口腔細菌。
2. 汽水/硬糖果
蘇 打汽水、運動飲料等都是牙齒的大敵人,馬特指出,如果每20分鐘就喝一小口的汽水,牙齒就等同於一直浸泡在酸性物質中,如果真要喝那最好也要一次喝完,並 馬上漱口以減少酸性侵蝕;而像棒棒糖或其他必須含在口中的硬式糖果,雖然不黏牙,留在口中的時間也很長,同樣不宜多吃。
3. 酒精
耶魯醫學團隊過去的研究曾發現,酒精會減少唾液分泌,還會刺激口腔中的牙齦組織、影響細胞分裂等,自然對於牙齒也會有不小傷害,這也是為什麼酗酒過度的人通常口腔癌與咽喉癌的機率也較高。
4. 酸性食物/柑橘類水果
番茄、柑橘類都是酸性水果,酸性物質極強,此外還有不少糖份,常吃酸性食物的人,牙齒表面會有些微光澤,代表牙齒已被酸性物質給包覆,增加蛀牙風險。
5. 澱粉類零食
洋芋片、白麵包等屬於高澱粉類零食,因為同時也容易卡在牙縫,澱粉也是牙齒細菌的溫床,如果吃完了洋芋片沒刷牙就呼呼大睡,那牙齒上的細菌將會十分可觀。
6. 咖啡
咖啡屬酸性飲料,長期喝下來對牙齒琺瑯質不利,還會促使牙齒表面更容易殘留食物殘渣,多數人也認為外觀看起來顏色飽和或偏暗色的咖哩、濃茶、醬油、紅酒等食物含有高色素,會附著於牙齒表面,造成牙齒變色。
參考文獻:
1。黃敬傑 植牙 手術及器械介紹
2。張浩陞 2005 認識人工植牙
3。鄭偉立 2005 牙科新知~談人工植牙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www.dentalimplant.net.tw/seo_news/News_Detail.asp?News_ID=272&News_Class_ID=&Page=1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