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30日 星期一

植牙前須要先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

大家有想過在植牙極為普遍的現在,那些自身的條件會影響植牙結果呢?這篇文章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囉~

年齡
植 牙的年紀有沒有限制呢?如果是年輕人,我們以骨頭停止成長的年紀來判定,女生16-17歲,男生約17-18歲,所以大約18歲成年之後,植牙是沒有問題 的。那有沒有上限呢?老年人只要身體健康條件許可,是沒有上限的。但是年紀會影響到植牙上部假牙的設計,如果是年輕人,假牙的設計偏向於做固定式牙套;老 年人則傾向於作活動式假牙,這樣可以減少植體植入顆數,另外也容易清潔。

糖尿病
糖尿病一般會有容易感染與傷 口癒合不良的問題,更有許多文獻證明了糖尿病與牙周病的關聯,這些都會對植牙的術中術後造成威脅,但糖尿病是不是就不能植牙呢?其實只要長期血糖值控制得 當,糖尿病患者是可以植牙的,而長期的血糖值須監控糖化血色素(HbA1c),如果數值控制在7%以下,研究顯示植牙的成功率與一般人無異。另外術前的預 防性抗生素給藥,也可以降低術後感染機率。

高血壓
高血壓對植牙的影響在於,血壓高會有術中出血較多的問題,所以須在術前量血壓,確認舒張壓<90mmHg/收縮壓<140mmHg後,才建議動手術。

心臟病
曾有過心絞痛或心肌梗塞的病人,在植牙前應該先諮詢心臟科醫師的意見,手術時應避免使用有腎上腺素的麻藥,同時準備硝化甘油舌下錠,以應付緊急狀況。如果可以在醫院進行植牙手術則較安全。

甲狀腺亢進
通常手術時的壓力與環境,還有麻藥中的甲狀腺素,會讓甲亢的患者容易產生緊張,心跳加速甚至致命的"甲狀腺風暴",因此醫師需要很小心的面對甲亢病人,盡量在舒適安靜的地方手術,適時安撫病人,必要時在術中可輔以鎮定藥物。

骨質疏鬆
骨 質疏鬆是一種與年齡相關的疾病,尤其好發在更年期的婦女,一般治療骨鬆的藥物為Biphosphonate(福善美),分成口服與靜脈注射兩種。根據美國 口腔外科學會的建議,只要服用抗骨鬆藥物不超過三年的患者,是可以接受植牙手術的,但在術前後3個月須停用藥物。對於服用藥物超過三年的患者,則建議做空 腹的CTXtest,數值大於150Pg/ml則可接受植牙手術。如果是靜脈注射的患者,因為骨壞死機率大,是不適合作植牙手術的。

懷孕
由於植牙需要照x光與服藥,所以在懷孕期間並不適合作植牙手術,甚至於贗復治療也建議分娩後再開始。

抽菸
已經有許多研究證明,抽菸會降低植牙成功率。因為抽菸降低免疫力,容易傷口感染甚至影響骨質,所以接受植牙手術的抽菸患者,建議至少術後2-3星期應停煙,所以如果你是個有缺牙的老菸槍,一直苦思戒菸的方法?也許考慮植牙是個好方法。



參考文獻:
1。 黃敬傑 植牙手術及器械介紹
2。 陳佳炎 2009 人工植牙 面面觀
3。 廖榮彥 2008 Bicon 植牙系統簡介

資料來源:茉莉牙醫

印象牙醫

拔牙時間與植牙的相關影響

拔牙一個小動作,不但可能影響一輩子的美醜問題,日後 植牙 手術難度也會增加!30歲的張姓秘書小時後因故拔掉一顆側門牙,當時為了省錢沒有裝上 假牙 或進行植牙手術,長大後才發現當初拔牙的位置上方,竟然出現一個大凹洞,嚴重影響外觀,不僅如此,牙齒的排列凌亂,常因刷牙有死角而產生 牙周病 ,咬合也出現問題,連帶牽連咀嚼功能。為了一圓改造外貌的夢想,張秘書前後花了五年的時間,進行矯正、補骨、植牙等療程,最近才開始願意展露自信的笑容。

台 灣口腔矯正學會會員盧醫師表示,缺牙後6個月內,口腔該處將有60%以上的骨質快速流失,導致患者日後施行植牙手術時的難度大增,不但治療時間會拉長,也 可能必須進行數次的骨質增生術,大幅增加植牙手術的困難度。小小的拔牙動作影響甚鉅,盧醫師建議患者拔牙後千萬別置之不理,最好「留著牙齒來評估植牙」, 並於拔牙前要求醫師施行「齒槽骨保存術」,日後植牙才不會發生骨質條件不佳,需要多次施行骨質增生術的困擾。

坊間常聽聞的 微創植牙手術,常讓患者低估植牙手術療程所需的時間,盧醫師說,以單純的植牙手術而言,療程約需5個月到半年,前2-3週將植入人工植體,之後患者需悉心 照顧手術傷口,並務必戒菸,以免尼古丁影響傷口癒合,同時降低骨整合速度,嚴重將導致植牙手術失敗;等3個月後骨整合完成,醫師確認狀況良好,才開始進行 為期一個月左右的牙冠製作;價格方面,單純植一顆牙的費用約在7-10萬不等,患者口腔條件、使用牙材、院所設備及醫師技術等因素都會影響價格。

植 牙專業醫師常會把植牙手術比喻為蓋房子,地基要打得好,後面房子蓋起來才安全,可以住得又久又牢,但房子蓋好後一樣要注意打掃清潔,盧醫師提醒,植牙手術 療程完成後的患者,一定要注意清潔,尤其牙肉與人工植體周圍接縫處並非像牙冠表面一樣光滑,若不慎有細菌卡入會有紅腫發炎等似牙周病的狀況,患者應該多注 意避免這類「植體牙周病」的發生。

民眾可透過瞭解醫師是否有相關證照、或曾接受過相關訓練,來作為選擇植牙醫師的參考,由 於植牙手術是種整合性的治療,一個專業的植牙醫師需要涉獵牙周病專科、口腔外科、贗復假牙科等不同的專業,並依據患者不同的口腔條件與狀況,來應變適當的 處置措施。盧醫師提醒,植牙是外科手術,如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正服用抗凝血劑(如阿斯匹林等)或、使用骨鬆藥物(雙磷酸鹽類)等情況,就診前務必告 知醫師相關病史,以降低植牙手術風險。



參考文獻:
1. 張浩陞 2005 認識人工植牙
2. 鄭偉立 2005 牙科新知~談人工植牙
3. 陳佳炎 2009 人工植牙面面觀

資料來源:PChome健康樂活

http://www.dentalimplant.net.tw/seo_news/News_Detail.asp?News_ID=306&News_Class_ID=&Page=1

2015年11月24日 星期二

刷牙的三大錯誤觀念與五大撇步

保持口腔清潔,天天要勤刷牙!但是,一項網路「愛牙大調查」卻發現,國人口腔衛生指數,在星期六最糟糕,最主要原因是周休效應影響,不少人星期五一夜狂歡,晚睡晚起,早午餐一頓飽,偷懶不刷牙是造成周末口腔最髒的主因。

【刷牙3大錯誤觀念】:

1.刷牙工具不對:未配合個人臉型或牙齒狀況來挑牙刷,刷頭太大、甚至有人刷毛都刷到分叉還捨不得丟。

2.刷牙方法不對:以為橫刷、大力刷才刷的乾淨,長久下來,反倒破壞牙齒結構,刷壞牙齦。

3.刷牙時機不對:不少民眾錯誤習慣動作,一早起床先刷牙,再吃早餐,期間若不再清潔口腔,其實一整天下來嘴都是髒的。

【口腔衛生5大撇步】:

正 確刷牙:以牙刷45度朝向牙齦,以輕壓橫向方式小幅振動約15次刷牙,要注意每次最好只刷2至3顆,依序由裏向外、由上往下刷,最好同時刷到牙齒與牙齦; 除了外側面,內側面也要注意,最後則別忘了牙齒咬合面的清潔,至於如何刷門牙內側,可以利用牙刷後半部來刷,可以刷得更乾淨。

刷牙時機:應該是3餐飯後加睡前,即使再忙碌,至少要正確刷牙2次,尤其是睡前的那1次,因為睡眠時間佔去1天1/3,口水分泌又減少,如果沒刷牙就上床,細菌孳生及牙菌斑累積,十分驚人,恐會造成齲齒、牙周病等不可避免的後果。

牙刷選擇:建議使用軟毛、設計簡單、牙刷面約有4顆門牙大小的牙刷,正常使用下,每隻牙刷壽命約6至8星期就必須更換,如果從牙刷背面可以看到已叉開的刷毛時,就應該要更換新的牙刷了。

挑選牙膏: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可以減少蛀牙的發生,而且使用時間越長、次數越多,防蛀牙效果可以更好,此外,最好也可以搭配牙線使用;使用牙線也有一定的訣竅,先將牙線繞拳頭1圈,將之打結成為牙線圈,再將牙線圈扣在手指上,準備清潔牙齒。

牙線操作:清潔牙齒時注意要雙手互靠,清潔右側牙以右手拇指推牙線,左側牙則改以左拇指推牙線,至於清潔後方牙齒時,則可利用雙手食指推牙線;潔牙時要將牙線繃緊推入牙縫,2手指緊靠1牙面,從牙齦向咬合面上下滑動,要注意牙齦2側應分別刮乾淨。



參考文獻:
1。 林俐妏 人工植牙 的牙周考量
2。 陳佳炎 2009 人工植牙面面觀
3。張浩陞 2005 認識人工植牙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印象牙醫

定期口腔檢查 遠離口腔疾病

到目前為止口腔的疾病還不能像霍亂、白喉利用接種疫苗的方法來加以預防;但是我們可以利用一些其它的方法來減少牙齒和口腔的疾病,甚至於可以完全消除口腔疾病。這些方法就是:

1. 飯後立刻刷牙
2. 不偏食要營養
3. 塗氟保護牙齒
4. 定期檢查口腔

若能夠勤刷牙,則必能保持口腔衛生,破壞蛀牙形成的環境與機會,必定會減低蛀牙發生率。同時由於口腔的清潔,降低了齒石(牙結石)形成率,相對地減少 牙周病 發生的可能性。

飲食要節制,不偏食。適度的飲食,足夠的養份是人體維持健康之道,也是口腔健康的基本原則。有許多小孩有偏食的習慣,特別是對糖類食物有所偏好,但是由過去許多研究報告指出:

1.乳酸菌愈多,蛀牙率愈高。
2.乳酸菌可經由食用低醣的食物而減少。
3.乳酸菌數目的降低,導致蛀牙率的降低。

由上可知限制醣類的攝取來防止蛀牙是有必要的。

氟化物防止蛀牙的理論之一,是因為它能降低牙齒的琺瑯質對酸的溶解度;但是氟化物與牙齒的琺瑯質是否理想的化學作用,則必須考慮到琺瑯質的通透性,然而這種通透性卻在長牙之後逐漸減少,由此可知小孩子採用局部氟化物塗擦要比成人有效。

而塗氟最適當年齡是在三、七、十和十三歲時實施,每年塗二到四次,所常使用的局部氟劑是百分之二的氟化鈉和百分之入的氟化錫,一般來說這種方法可減少百分之四十至六十以上的蛀牙率。

由於蛀牙的早期是沒有疼痛的感覺,所以常會被人疏忽。等到疼痛才來就醫時,已因病情的嚴重需要更多的治療時間,和花費更多的費用,實在不划算。所以定期的口腔檢查也是口腔保健的基本原則。然而定期檢查並非大家一律每年檢查一次,應該視年齡及各人的狀況而定。

一 般來說定期檢查開始時期是在小孩前面上、下六顆乳牙都長齊時,也就是大約一歲至一歲三個月左右,就需要到牙科診所檢查,並請教牙醫師,同時接受指導。而幼 兒及學齡兒童則需三至六個月檢查一次。對老年人而言,由於腫瘤機會的增加,牙周狀況的改變,也應半年至一年檢查一次。而其他的人也需要至少一年口腔檢查一 次。

綜前所述,欲維持健康的口腔,則有賴人們遵守口腔保健四大基本原則,而這種早期預防、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也就是現代醫學的重點。



參考文獻:
1. 張浩陞 2005 認識人工 植牙
2. 鄭偉立 2005 牙科新知~談人工植牙
3. 陳佳炎 2009 人工植牙面面觀

資料來源:dr-tony

http://www.dentalimplant.net.tw/seo_news/News_Detail.asp?News_ID=304&News_Class_ID=&Page=1

2015年11月16日 星期一

嬰幼兒牙齒健康不容忽視

從精子與卵子結合後的那一天起,受精卵便被保護在母親的子宮裡,孕育著屬於胎兒自己的新生命。胎兒的乳牙牙胚,最初的徵兆,是在子宮內第六週時就出 現了。此時期以及之後,母體本身健康的維護非常重要。胎兒哇哇落地,乳牙的萌發,大約是在出生後6 至7個月時,牙齒的保健也隨之展開。

嬰幼兒的健康檢查,通常是在嬰兒四個月大時開始進行,但此時並不包括牙科的診察,然而,如果是使用奶瓶來餵奶時,則必須注意奶嘴的形狀與硬度是否恰當。

四個月大嬰兒的診察主要包括下列三點

1、上皮珠 是否存在?

上皮珠是一種直徑2~3 公厘的白色粒狀斑點,常被發現於上顎硬腭處、或上下顎齒槽骨部位,會自然消失。


2、新生兒牙

若是屬於多生齒,會自然脫落;若是正常的乳牙,則必須保護好。有時候在餵母奶時會傷及母親,或傷及嬰兒的舌尖,則建議帶至牙科就診。


3、舌繫帶短縮,如果會妨礙到哺乳,則建議就醫。

八到十個月的嬰兒,則有不同的診察及保健方式

1、乳牙萌出期:大約是在出生後6個月左右。下顎會冒出2顆乳中切齒,事實上,萌出時期會因人而異,對於萌出期較晚的嬰兒,甚至必須觀察至l 歲左右。

2、萌出性齒齦炎:牙齒萌發時所造成的齒齦發炎,待牙齒完全萌出後,會自然痊癒。

3、疱疹性口腔炎:經由單純性疱疹病毒感染,會持續發燒至攝氏38~40 度,口腔內有大小水泡形成,之後變成潰瘍。發病後兩個星期左右,會自然痊癒。

此 時已經有乳牙萌出,口腔保健也成為每天必做的功課,父母必須每天協助嬰兒刷牙,讓嬰兒養成習慣。進食方面則要顧及營養均衡,需漸漸由「吸奶期」轉換到「咀 嚼期」,各個時期所相對的食物的「硬度」必須多加注意。另外,從以前大家就知道含有「蔗糖」的人工牛奶,是造成奶瓶性蛀牙的原因;近年來發現,市售的含糖 飲料,如果常用「奶瓶」吸食,也易造成奶瓶性蛀牙。所以無論是自製的果汁、或是市售的含糖飲料,建議改用杯子輔助以吸管來吸取食用。

到 了一歲半幼兒,除了常規的健康檢查之外,還必須給予恰當的指導,期望能達到生活上的自立、齲齒的預防、以及幼兒營養的合適化的目標。對於口清清潔不良,或 牙齒已有脫鈣現象,甚至已有齲齒的幼兒,必須做個別的指導,讓養育者﹝尤其是父母以外的人﹞了解「奶瓶性蛀牙」的嚴重性。並建議定期回診持續觀察。

到 了三歲,這個年齡,是齲齒增加迅速的時期,因此定期檢查牙齒,養育者協助徹底清潔幼兒的牙齒是相當重要的。這個時期在檢查口腔時會包括①牙齒清潔的狀況、 ②牙齒萌出的狀況、③齲齒的數目、④齲蛀的程度、⑤牙齒形態異常與否、⑥齒列咬合情形、⑦軟組織異常之有無、⑧評估顎顏面發育的狀態、⑨是否有以口呼吸的 情況等等。再依據檢查的結果,綜合判定是否有問題,是否需要加強口腔清潔的指導、接受治療、或是定期追蹤觀察。

這個時期的 口腔保健,清潔工作不能少,尤其是牙齒鄰接面及齒頸部部分。一天四次飯後睡前刷牙最理想。一年至少到牙科作2 次的定期檢查,順便做局部塗氟。需禁止吃含糖分或具「黏性」的澱粉類的零食,盡量以水果或是無糖豆漿牛奶來代替。注意是否有「吸手指頭」、「咬嘴唇」、 「口呼吸」的習慣?營養須均衡,壞習慣須及早改正。

口腔,是人體消化系統的第一關,健康的牙齒有助於營養的吸收,影響幼童 的發育甚鉅。對學齡前的幼童而言,家長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家長口腔衛生觀念必須改變。乳臼齒對於五歲幼童擔任很重要的功能性咀嚼齒,且乳牙是恆牙萌出的 空間引導,不僅如此,它們更須待九歲以後才會逐漸脫落而由恆牙取代,這些擔任咀嚼重要功能的牙齒若因早期齲蝕脫落,可能造成恆齒空間喪失、咬合不正。而產 生擁擠、凌亂、暴牙等問題,嚴重者甚至會造成消化不良導致營養失衡等後遺症。

齲齒與其他疾病最大之不同,在於具有累積性, 齲齒至某種程度後,除了人為修護以外,再也沒有復原的可能;故治本之道,在於早期預防齲齒發生。影響學齡前兒童齲齒發生的危險因子,被提出的包括了幼童的 年齡、母親的教育程度、父母親抽煙與否、潔牙行為、飲食習慣及口腔內細菌等因素。家長們的責任非常重大!

老師以及家長對於 幼童的飲食的選擇應該多花些心思注意,應著重三餐的均衡營養,減少幼童吃零食甜食的次數,才有助於牙齒健康,減少甜食攝取亦對控制體重與代謝症候群之生成 有助益。學校應鼓勵學童儘量少吃精緻、含糖量高及黏性大之零食,在園所內的點心時間應避免提供高熱量低營養的食品,以免造成兒童健康發展問題。

休 息時間能夠配合食後立即潔牙,加強學童餐後潔牙宣導。對於愛吃甜食的幼兒而言,「刷牙」這個習慣更值得重視,尤其是經由老師與家長從旁協助,幼童的潔牙效 果更佳。學校應可透過學童聯絡簿等相關途徑,請家長指導幼童於餐後、睡前潔牙培養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睡眠中唾液的分泌量減少,清潔效果降低,病菌滋生的 機會增昇,大部分的幼童都是被動的,經常懶得刷牙就上床睡覺,增加齲齒發生的機率,因此家長的責任相當重大。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一生健康幸福的基 礎。

研究調查也發現,攝取蔬菜及或豆類食物的頻率與有無齲齒,具統計相關性。咀嚼食物,有益於幼童唾液腺的發育,也可刺激腦部,並有安定情緒的效果。

伴隨著工業的發達,富含纖維的食物日益被加工食品甚至於飲料所取代。幼童懶惰於咀嚼,卻造成牙弓狹窄齒列不整、唾液分泌減少等問題。家長應多鼓勵孩子攝取蔬果,提高幼童咀嚼的能力,以免造成兒童健康發展問題。



參考文獻:
1。 吳宛霖  2007 認識植牙
2。 陳敏傑 潘惠玲 陳朝寶 朱毓仁 為 人工植牙 打造一個良好的地基
3。 廖榮彥 2008 Bicon 植牙系統簡介

資料來源:元氣網

印象牙醫

唾液分泌少也會造成蛀牙

你有蛀牙嗎?擁有一口健康的牙齒,不僅能增加自信、笑起來更迷人,還能預防疾病纏身;不過根據國健局調查發現,我國蛀牙人口竟高達9成!其中罹患 牙周病 比例甚至超越歐美及其他亞洲國家。對此口腔保健專家指出,其實只要在餐後多幾個「咀嚼」的動作,就能改善口腔機能。

唾液分泌少 恐引發乾口症

由於小朋友愛吃甜食、喝飲料,又不喜歡刷牙,對牙齒保健觀念差,因此「蛀牙」就成了是他們最大的敵人,不痛時還好,痛起來還真會哭天喊地!根據台北市衛生局最新統計顯示,兒童蛀牙率高達五成,表示平均每2個小孩就有1人蛀牙,情況相當嚴重。

對此陽明大學牙醫系副教授表示,一般情況下,人一天的唾液總量為1000~1500ml,一旦過少就有可能引起「乾口症」,使蛀牙機率變高、引起口腔疾病;而造成蛀牙的主要原因,除了天生口腔環境差、有牙周病外,鮮為人知的就是「唾液分泌少」而使病菌增生,變成蛀牙。

把握餐後黃金時間 咀嚼5 ~20分鐘

至 於該如何預防蛀牙發生,除最基本的清潔牙齒外,還可利用咀嚼無糖口香糖來改善;陽明大學牙醫系副教授說,近來多數科學研究都指出,咀嚼無糖口香糖能促進唾 液腺分泌,中和口中酸性、減少口腔內的牙菌斑、有效降低蛀牙機率,藉此還能幫助牙齒再擴化以鞏固牙齒,使口腔多一層保護。

而過去倡導「飯後刷牙」能夠預防蛀牙,對此牙科醫師說,其實餐後不用急著刷牙,因為吃完東西後口腔屬於酸性,如趕緊刷牙會造成牙齒傷害,應把握三餐後的黃金時間,咀嚼5 ~20分鐘的口香糖,刺激唾液分泌清除牙齒表面及口腔中的食物殘渣,改善口腔衛生。


參考文獻:
1。 廖榮彥 2008 Bicon 植牙 系統簡介
2。 張文輝 美齒與科
3。 2006 人工植牙新知

資料來源:鴻林寶寶

http://www.dentalimplant.net.tw/seo_news/News_Detail.asp?News_ID=302&News_Class_ID=&Page=1

2015年11月9日 星期一

植牙後的正確保養很重要

現代人接受植牙者愈來愈多,但卻有很多人忽視了植牙後的保養問題。奇美醫學中心牙醫部牙周病科主任表示, 人工植牙 雖然有著不會蛀的金屬質地,但它附屬的地基「齒槽骨」和周圍的覆蓋「牙周黏膜」如同自然牙,同樣有生命。為避免造成植體周圍組織發炎,甚至破壞到周遭骨頭,平時應注重牙齒清潔保養,並定期回診檢查,確保牙齒健康。
 植 牙後常見的疾病,如植體周圍組織發炎,就像牙齒周圍組織發炎一樣,但尚未影響到硬組織,被稱為植體周圍黏膜炎;若已破壞到周遭骨頭,被稱為植體周圍炎。若 周遭骨被破壞,最後可能造成植體失敗,需要移除,植牙等於做了白工。分析造成植體周圍疾病的原因,主要是細菌,如牙菌斑;咬合過重、贗復完成時殘留的黏著 劑、製作不當的贗復物也可能致病。文獻中則指出,有牙周病病史、抽菸、糖尿病、植體周圍角化黏膜的缺乏,也被視為危險因子。
 在治療方面, 可分為非手術性治療和手術性治療。非手術性治療包括機械式清創、殺菌治療、抗生素治療和雷射治療,多用於治療軟組織的植體周圍黏膜炎;手術性治療包括清 創、植體表面去感染,必要時要用骨移植物和再生膜進行引導骨再生手術,重建周圍硬組織。還有幾種情形,可能需要移除植體,如植體周圍炎的周遭骨破壞嚴重、 植體的位置不適當或植體周圍炎反覆發生。
 奇美醫學中心牙醫部牙周病科主任說,植體周圍疾病的治療,當務之急在於找出源頭,並消除組織發炎。針對這類疾病,最重要的是預防勝於治療,應於治療前和醫師達成良好的溝通;治療後應定期回診、複檢和保養。



參考文獻:
1。 黃敬傑 植牙手術及器械介紹
2。 張浩陞 2005 認識人工植牙
3。 賴元隆 許博榕 羅佐良 張夏青 2012 植牙位置導引器於直接植牙手術之研究-座標轉換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印象牙醫

4大話術 先了解再決定是否要植牙(下)

恐嚇話術三

如果在埋入人工植體的部位附近,有曾經接受過「根管治療」的牙齒,那麼先把它拔掉會比較放心。這可是讓人工 植牙 可以長久使用的先決條件。

這 也是牙醫師基於醫學證據所進行的說明。根據研究指出,當一顆牙齒接受過根管治療,那麼即便完全沒有出現任何症狀,之前對牙髓形成感染的黴菌繼續於牙根處孳 生的可能性會相當高。若是因為某些刺激,而讓原本處於穩定狀態(專業用語則寫做「靜菌狀態」)的病菌又開始活動,那麼細菌不只會感染接受過根管治療的牙 齒,同時還會連帶感染周遭的牙齒。而一旦黴菌出現暴動,將會快速對鄰接處埋有人工植體的齒槽骨造成感染,使給予人工植體支撐的齒槽骨,在短時間之內溶解流 失,最後導致人工牙根脫落。

這是一個深具說服力的說明,但是仔細想來,就會發現其中存在著一些弔詭處。原本,只要牙醫師不 去進行人工植牙治療,那牙齒也就不用拔掉。理所當然地,也不用拔除鄰接處那接受過根管治療的牙齒。換句話說,牙醫師將患者鄰接處,接受過根管治療的牙齒全 都給拔掉,那麼理所當然地,拔掉多少顆牙齒,就會增加多少顆人工植體。

恐嚇話術四

我們沒辦法做一個連結著人工植體與天然牙齒的牙橋。所以為了要製作牙橋,讓我們把造成阻礙的天然牙齒給拔掉。

牙 醫師於患者口腔中植入數顆人工植體,並且要以牙橋進行連結治療,將人工植體與天然牙齒連結在一起是禁忌。由於牙醫師會使用鈦製的螺絲將人工植體固定於齒槽 骨上,因此人工植體並不會上下起伏;但是天然牙齒是被牙根膜與齒槽骨連結在一起,因此多少會產生上下起伏。若是將會稍微移動的牙齒,與不動如山的人工植體 連結在一起,那麼患者每次咀嚼就會產生微小的震動。人工植體持續承受這微小的震動(輕微位移micro-movement),久而久之會令支撐牙齒的齒槽 骨漸漸流失,進而導致人工植體容易脫落。

齒槽骨支撐著牙齒,表面為堅硬的緻密骨,而內部則由柔軟的海綿骨構成。實質上給予人工植體支撐的是緻密骨的部分。若是持續承受微小的震動,就會導致緻密骨的部分漸漸出現排列鬆散,甚至流失的情形。而緻密骨與牙齦緊密相連,因此齒槽骨流失會造成牙齦外露,讓患者較容易罹患 牙周病

因此若是要在人工植體上做牙橋治療,牙醫師就有可能以預防的觀點建議患者將口腔當中留有的天然牙齒拔除。

恐嚇話術1~4,牙醫師都沒有向患者「說謊」。但是他們所講的是讓人工植牙成功的最佳治療法,而不是在說對患者最佳的治療法。若是全盤接受牙醫師的話術,並接受治療,那麼原本那些只要好好照顧就可以保留的牙齒就會接連被拔除,不知道口腔會被埋入多少顆人工植體。

如 果說在患者的一生當中,人工植牙可以適用於所有狀況,那麼由於牙醫師比患者擁有更為深入的牙科相關知識,所以我會贊成牙醫師接過主導權,並為患者進行人工 植牙治療。但是隨著人工植牙治療普及於世,其中的諸多癥結點也逐漸浮現,譬如說比起天然牙齒,人工植牙反而可能脫落得更早。

由於人工植牙治療存在著各種問題,因此它並不是一種可以推薦給所有人的治療方法。除非人工植牙能夠帶給患者更多益處,那麼牙醫師才可以進行拔牙治療。

我 的牙醫診所也有做人工植牙治療,但我絕不會本末倒置,將患者還可以用的天然牙齒拔掉,並且埋入人工植體。除此之外,由於我並不認為人工植牙治療就是最佳的 治療方法,因此只有在我診斷過後,認為相較於其他方法,選擇人工植牙治療能夠帶給患者最大的利益時,我才會建議患者做人工植牙治療。

只 要定期接受值得信賴的牙醫師所給予的口腔保健,並且確實管理,那麼即便是一顆罹患有嚴重蛀牙或是牙周病的牙齒, 也可以把它保留下來。當牙周囊袋深達6至7mm,普通的牙醫師大概都會毫不考慮地將牙齒拔除。但是在我的牙醫診所當中,卻有患者維持此狀態達20年以上, 牙齒仍舊完好,不必拔除。

熱中於植牙治療的牙醫師會建議患者拔牙,若你仔細分析就可以發現,要成功進行人工植牙治療,其中 有著諸多限制。如果口腔當中存在有罹患嚴重牙周病的牙齒,或是於人工植體埋入處附近存在有曾經接受根管治療的牙齒,那麼人工植牙失敗的風險會提高。就這些 牙醫師的說法,他們是為了確保人工植牙的成功率,而建議患者預防性地將有問題的牙齒拔掉,但我認為這種做法完全是本末倒置。

當患者考慮要接受人工植牙治療,我們大致上可以想見,患者除了要做人工植牙的牙齒,還會有其他牙齒罹患蛀牙、牙周病。這些患者的口腔狀態不佳,其實本來就不適合接受人工植牙治療。

特別若是患者的口腔當中有多顆牙齒罹患嚴重的牙周病,牙周囊袋已經深達6mm以上,牙醫師根本就不應該進行人工植牙治療。此時由於口腔當中滋生大量的牙周病細菌,因此就連人工植體也很容易罹患牙周病。在我的牙醫診所,會建議這些患者製作牙橋或是金屬床義齒。

相反地,我反而會推薦口腔當中已經沒有任何一顆牙齒,製作了全口義齒(全口 假牙 )的患者接受人工植牙。

由 於全口義齒並沒有加以固定,因此很容易會亂動,常常使患者感覺靜不下心來,也無法好好地咀嚼食物。對這些患者來說,人工植牙可謂夢幻的治療。由於患者的口 腔當中完全沒有牙齒,因此牙周病細菌也相對較少,讓罹患牙周病的風險幾乎趨近於零。此時如果為患者埋入人工植體,並且安裝使用可吸式磁鐵自由穿脫的全口義 齒,那麼義齒就不會亂動,患者想要吃什麼都行。

若是一家牙醫診所推薦患者接受人工植牙治療,那麼即便患者拒絕拔牙,轉要求牙醫師提供其他治療方法,應該也無法得到牙醫師設身處地的管理。我認為此時患者就應該要改換其他診所看診,以獲得符合期望的治療。



參考文獻:
1。 張浩陞 2005 認識人工植牙
2。 鄭偉立 2005 牙科新知~談人工植牙
3。 陳健誌 人工植牙在牙科治療計畫中之影響

資料來源:良醫健康網

http://www.dentalimplant.net.tw/seo_news/News_Detail.asp?News_ID=300&News_Class_ID=&Page=1

2015年11月2日 星期一

4大話術 先了解再決定是否要植牙(上)

我由衷地敬愛著織家勝老師。老師他致力於實踐「盡可能不拔牙的治療」,過去常常聽他說:「拔牙象徵著牙醫師的戰敗」。老師認為,之所以會只有拔牙一 途可走,是出於牙醫師力有未逮,因此身為一位牙齒治療專家,絕對要避免此情形發生。我是由老師手把手教導成材,因此也將拔牙視為牙科治療上的最後手段。

但是最近有愈來愈多牙醫師認為,拔牙並非是殺手鐧。 人工植牙 治療普及於世是這種想法的背景所在。

人 工植體(implant),這個單字泛指所有為恢復缺失身體器官,而於體內埋入的器具、材料。而在牙科醫學的領域,人工植體就是所謂的植牙,這是一種在缺 牙的顎骨當中埋入人工牙根(Dental Implant),再以人工牙體固定的治療方法。人工植牙與沒有設計牙根的普通假牙不同,由於可四平八穩地被固定於顎骨當中,因此患者不會產生不適,甚至 有些人覺得植牙就像是重新獲得了健康的牙齒。但是人工植牙治療真的有如此美好嗎?

進行人工植牙治療,牙醫師必須於患者的齒 槽骨中埋入螺絲。但是有些患者的顎骨較細,或是齒槽骨較薄,此時就難以於其中埋入螺絲。為此牙醫師通常會於人工植牙治療之前先做CT攝影(電腦斷層攝 影),藉此確認患者的顎骨形狀、厚度,以及神經走向等等。唯有在牙醫師診斷後認為患者的顎骨具有足夠厚度,可以埋入人工植體,才可以進入手術的步驟。人工 植牙治療不是一種可以推薦給所有患者的治療方法。

人工植牙治療成功之後,患者在咀嚼時完全不會產生違和感,感覺就像是原生 齒又再長出來一樣。但是植牙治療並不是一種夢幻的治療方法。我個人也會為患者做人工植牙治療,對患者而言,人工植牙的優點比起牙橋、義齒更為顯而易見,但 是我只有在認為「人工植牙適用於患者病徵」的時候,才會為患者進行人工植牙手術。

我有些擔心,最近有愈來愈多牙醫師過分熱中於植牙治療,因而將患者「不用拔掉的牙齒」給拔掉,但只要適當管理,這些牙齒都可以再用十年,可說是本末倒置。

請各位務必要注意,若是接受了這種牙醫師的治療,牙齒可就會接二連三地被拔掉。通常這些熱中於人工植牙的牙醫師,都會這樣說,並建議患者拔牙。

恐嚇話術一

你這顆牙齒已經快要不行囉!若是放著不管就會造成原本給予牙齒支撐的齒槽骨流失,最後就沒辦法保有足夠的空間來埋入人工植牙的螺絲。因此若是你以後想要做人工植牙,那我建議你早點把這顆牙齒給拔掉。

若 是患者的牙周病症狀嚴重,牙周囊袋的深度已達到6mm以上,大多數的牙醫師都會建議患者拔牙。最常見的話術就是:「你這顆牙齒的牙周病很嚴重,再撐也沒多 久。現在對牙齒給予支撐的齒槽骨還很足夠,所以就趁早把這顆牙齒拔掉,然後做人工植牙吧。」不只是牙周病,有時患者牙髓發炎,牙醫師也會說:「再這樣放著 不管,你的牙髓就會爛光光,導致支撐牙齒的齒槽骨也溶解流失」。但是即便牙醫師如此危言聳聽,此時仍然有不拔牙,只要進行蛀牙治療就好的可能性。

恐嚇話術二

你的口腔裡留有罹患嚴重牙周病的牙齒,牙周病細菌就會於口腔當中棲息孳生,非常有可能去感染到支撐人工植體的健康齒槽骨。留著這樣子的牙齒可說是百害而無一利,所以讓我們把這些罹患有牙周病的牙齒全都拔掉,換做人工植牙。

的 確,若是對人工植體形成支撐的牙齦感染牙周病,事態可就相當棘手。由於埋入顎骨的人工牙根,並沒有牙根膜這層將牙根與齒槽骨緊密連結在一起的組織,因此若 是牙齦發炎,並罹患牙周病時,人工植體會比天然的牙齒更容易脫落。因此當牙醫師基於醫學證據向患者說:「讓我們趁現在把罹患牙周病的牙齒全都拔掉,換做人 工植牙,這樣整個人都會神清氣爽」,這句話可說是一擊中的,而且具有相當程度的說服力。



參考文獻:
1。 張浩陞 2005 認識人工植牙
2。 鄭偉立 2005 牙科新知~談人工植牙
3。 陳健誌 人工植牙在牙科治療計畫中之影響

資料來源:良醫健康網

印象牙醫

植牙前先了解其中的用意

牙醫技術日新月異, 植牙 已成為全民治療缺牙最夯的方式,坊間植牙手術技術更是不斷推陳出新,從舒眠、微創、雷射植牙、3D導引到All on 4等,無不主打植牙比傳統 假牙 擁有更理想的效果。資深牙醫師呼籲民眾,人工牙根無法100%取代自然牙根,牙齒若能留住就要盡量留住,萬不得已須拔牙時再考慮植牙,民眾不應被誤導。

牙 醫師表示,植牙是治療缺牙的方式之一,但非完美。與自然牙相比,植牙仍有所限制與不足之處,特別是抗菌、咬合感覺方面。由於自然牙與牙齦結合的非常緊密 (結締組織附連),但植牙與牙齦的結合卻較鬆散,因此植牙的抗菌力較差,若患者沒有更謹慎維護口腔清潔,反而非常容易導致植體周圍炎,也因此有 牙周病 史的病患,植體使用壽命通常較短。

享 受美食不外乎口感與味覺層次,但有不少植牙病患表示,吃東西口感遲鈍不敏銳。這是因為人工牙根並不像自然牙周圍有牙周韌帶,缺乏敏銳的感覺神經(觸覺、痛 覺、本體感覺),因此吃東西時口感較為遲鈍。牙周韌帶還有吸震效果,若患者有常吃硬食或夜間磨牙的習慣,會因為少了吸震效果,直接傷害到齒槽骨卻不自知, 也造成植牙壽命縮短。反之,自然牙能感受咬力大小,可避免或減少因咬力過大而損害齒槽骨。

此外,剛做完植牙牙冠時,位置雖 然正確,但兩旁的自然牙卻容易隨時間與臉形變化而移動,導致植牙牙冠與自然牙之間,或產生縫隙,或產生高低不整齊的美觀問題。牙醫師指出,通常這類情況以 年輕人植牙最常見,情況輕微者或許重做牙冠即可,但嚴重者則可能需要拿掉植體重新植過,勞神又傷財。

從學理而言,傳統牙橋不一定劣於植牙,在許多狀況下,傳統假牙仍保有不錯的治療效果,並非都須採用植牙不可。牙醫師表示,若傳統牙橋製作流程,包括車牙工作、印模、密合度、咬合設計、外瓷或金屬燒製等,每一步驟都夠精細正確,傳統牙橋不見得會輸給植牙。

牙醫師提醒,民眾需有認知,植牙只是牙齒不得已被拔掉後的替代品,無法與自然牙相比,也無法克服其弱點。民眾應了解自身狀況,並選擇經驗豐富的醫師,才能確保治療結果與自身權益,切勿盲目追隨風潮。



參考文獻:
1。 張維仁 人工植牙里程碑 轉換型基台人工植牙
2。 張文輝 美齒與科
3。林顯書 2005 老年人牙齒第二春 人工植牙的應用

資料來源:yahoo新聞

http://www.dentalimplant.net.tw/seo_news/News_Detail.asp?News_ID=298&News_Class_ID=&Pa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