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5日 星期一

敏感性牙齒的治療與預防方式

凱強弟弟喜歡吸奶瓶睡覺,又愛喝柳橙汁,結果才兩歲就變成一吃東西就喊痛,牙醫師檢查說還沒蛀掉,但是牙齒已變黃、脫鈣,造成牙本質露出,難怪會喊酸痛。

***
網路工程師楊正榮覺得奇怪了,最近騎機車吹冷風、喝冰水都會造成牙齒酸痛不已。怎麼天冷,牙齒也跟著凍未了?
***

這些都是敏感牙造成的不舒服,面對坊間抗敏感牙膏廣告頻繁,是不是我就買支來用就好了呢?

敏 感牙就是牙本質知覺過敏(dentinhypersensitivity)或牙根敏感(rootsensitivity)。只要不是因為蛀牙或其他牙疾, 而是因為有物理性機械性溫度性或滲透壓的改變,例如冷、熱、甜、酸的飲食,或吸入冷空氣,讓我們的牙齒酸軟,就是敏感牙,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牙科部主任 解釋。

在顯微鏡下看牙本質,含有數千個微小孔道,從牙齒表面經由牙本質而至牙髓(牙齒中央的神經)。這些孔道含有液體,在吃冷或熱的食物與刷牙時,因為溫差與壓力之關係,造成液體流動,刺激了牙髓神經,造成暫時性疼痛。

造成敏感牙的原因很多,例如國泰醫院主治醫師說他的病人,就有愛喝可樂、含糖飲料,最近幾年增加不少愛喝健康醋的人。國泰醫院主治醫師解釋,若喝很多醋或可樂又不漱口,酸留存牙上,牙釉質遇到酸會脫鈣、酸蝕。

刷牙太用力,或愛咬硬骨頭、吃很多粗糙纖維的人,把牙釉質磨耗掉也會是原因。香港的研究發現刷牙方法不正確引起敏感牙佔45%。

還有人睡覺時緊咬牙關或磨牙,把臼齒咬合面磨蝕。香港的統計,53%的敏感牙齒出現在前臼齒,25%是臼齒。

此外,有胃食道逆流或暴食厭食症的,常會有胃酸衝到口腔,腐蝕了牙齒,甚至造成牙齒有坑洞。

牙齦萎縮或牙周病也會使牙本質或牙根部位露出來,也容易酸痛。

當然,牙周病治療,包括深層洗牙、刮除牙根、牙齦手術,以及做牙齒美白的人,術後也會敏感,所以醫生會在牙周病術後給你的牙齒塗氟,並且叫你回家用降低敏感性的牙膏。

敏感牙不只讓你現在不舒服,也會影響你因為怕痛而不仔細刷牙,導致蛀牙、牙齦炎或牙周病,問題愈來愈大起來。

把露出的牙本質小管封起來

治療並不難,甚而有時你今天牙酸明天又不酸了,「不用治,」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牙科部主任解釋說,因為牙齒持續在鈣化,累積補平牙本質。

不過,牙醫師們都一再叮嚀,牙齒敏感較嚴重需解決時,不是先用抗敏感牙膏,而應先去找醫生檢查,若發現是蛀牙、牙周病、牙齦萎縮、牙齒斷裂、牙齒裂痕,就要治療這些問題。若沒以上問題,才好專心治敏感。否則「牙愈蛀愈糟,刷了什麼牙膏也沒用,」國泰醫院主治醫師說。

治療方法分診間治療與居家照護。先在診間由牙醫幫你在牙齒表面塗上含有氟化物、硝酸鉀、草酸鹽、磷酸鈣等防水性藥膏、氟漆與樹脂,或高劑量氟化物的牙膏,塗在牙齒表面,把牙本質小管的管壁塞住。因為特殊配方可使牙齒較不敏感,且氟化物本來就可預防齲齒。

也可製作牙冠、咬合板或護牙膠托,讓牙咬合在它們而不是牙齒上,減少咬合面的磨耗。

若大部份的牙齒組成失去時,則進行填補與雷射治療,不過差異性很大,有人有效有人沒什麼效果,且目前健保不給付。

醫生也會叮囑你回家用溫水與抗敏感牙膏刷牙,但要讓牙膏在齒間停留久一點,例如3~5分鐘,讓內含的氟化物封住牙本質的洞孔補起來,食物就不易經過洞孔而刺激牙髓,疼痛可漸減少。

不過抗敏感牙膏用過一會兒就效力減退,所以要每天用,一天好幾次,例如2~4次,且每次都要用久一點。國泰醫院主治醫師的臨床經驗是很多病人至少要用一個月以上才會感覺有些改善。

各種品牌牙膏成分都差不多,重點仍在使用方法。

不過牙醫提醒不要給小小孩用這種牙膏,以防他們吞下內含的氟化物。「重點在刷牙,大人應幫忙孩子好好刷牙,」國泰醫院主治醫師說。

如果用了抗敏感牙膏好久還未見改善,就得回去給牙醫檢查還有什麼其他問題。

維持口腔清潔最根本

其實,牙齒百病不離根本,就是維持口腔清潔,避免牙齦萎縮或牙周病,可減輕罹患牙齒敏感的機率:

■好好刷牙,使用牙線,保持牙齒健康是最根本的。細菌長在牙根表面,如果沒有清乾淨,細菌代謝的產物也含有酸物質,酵素讓你的牙根脫鈣,變敏感、以及蛀牙。

■刷牙不要太用力,尤其不要橫向刷來刷去,刷毛不能太硬,避免齒頸部磨損。

■減少食用酸性飲食,包括果汁、碳酸飲料或醋,以免造成牙齒的腐蝕,溶解牙齒表面,而暴露牙本質。

■吃酸東西之後要立即用清漱口或多喝水。不讓酸停留在牙齒。刷牙則要等至少20分鐘後才刷,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牙科部主任提醒,因為酸會讓牙齒脫鈣,牙刷一上去就會把鈣給刷掉了。

■避免咀嚼堅硬食物如花生米、甘蔗、芭樂、檳榔、骨頭、硬殼類等,以免琺瑯質受損。

■不吃檳榔、充足睡眠及適量運動,舒緩緊張情緒,減少過度咬合磨耗你的寶貝牙齒。

抗敏感牙膏的成分

◎氯化鉀PotassiumChloride,舒緩疼痛。

◎硝酸鉀PotsssiumNitrate,有麻醉作用,降低牙神經敏感度。

◎氟化鈉SodiumFluroide或單氟磷酸鈉sodiumMonofluorophoaphat,預防蛀牙。

◎精胺酸Arginine,增強免疫,幫助傷口癒合。



參考文獻:
1. 張浩陞 2005 認識 人工植牙
2. 鄭偉立 2005 牙科新知~談人工植牙
3. 陳佳炎 2009 人工植牙面面觀

資料來源:康健

印象牙醫

9種方式幫助減緩牙齒酸痛

不少人有過這樣的經歷,冬日裏與朋友享受熱氣騰騰的火鍋後,牙齒便酸痛難忍,這種牙齒酸痛在口腔醫學的專業術語中被稱為“牙本質過敏”。

通常所説的“過敏”是指機體免疫係統的變態反應,而“牙本質過敏”的機制則完全不同,在牙齒內部的牙本質中有許多小管樣結構,專業上稱為牙本質小管,其中就有牙髓神經的末梢突起,當受到外界的冷熱酸甜刺激後,便放大傳導到大腦,也就有了酸痛的感覺。

可為什麼牙齒受到外界刺激時,只表現為酸痛呢?

這 是因為牙髓神經跟皮膚的神經不同,它無法分辨感知外界刺激的性狀,不管是冷熱酸甜還是擠壓摩擦,都一律解讀為酸痛。正常情況下牙本質是被厚厚的一層牙釉 質,也就是從外面所看到的白色的牙齒“琺瑯質”所包繞保護的,一般的刺激牙髓是不會感知的。而當蛀牙讓牙釉質蛀空和橫向刷牙過頻導致牙齦退縮,以及牙齒隱 裂形成縫隙時,牙本質小管都會暴露,牙髓神經的末梢也就暴露了,這時任何刺激都會讓人感受到牙齒酸痛。

臨床上絕大多數的牙本質過敏都是牙齦退縮或牙齒磨耗所致,下面就介紹幾種簡單有效的脫敏方法,如果是早期出現的輕度酸痛感,可以先試試一些簡單的家庭療法:

1、咬片橙子。切一塊或一片橙子,貼在或咬在牙痛處,可以緩解疼痛。需要提醒的是,剛從冰箱裏拿出來的橙子或橙子太涼都會使牙齒遇冷變得更敏感,因此要放至室溫時再敷。

2、多喝水。有的牙疼是由齲齒引起的,經常喝水有助于衝走口腔中的部分致齲細菌,降低疼痛幾率。

3、咬個茶包。紅茶或綠茶中含有單寧酸,既有助于消腫又有助于血液凝結,促進愈合。將茶葉袋放入水中,微波爐加熱30秒至溫熱,擠去茶袋多余水分,然後將茶袋咬在牙疼部位即可。

4、 少吃生果蔬,多吃土豆泥。牙疼時最好避免吃含糖多或辛辣的食物,還應避免吃需要用力咀嚼的食物,比如生吃纖維多的水果、蔬菜等。為了緩解牙疼症狀,最好堅 持吃流質食物或柔軟的食物,且食物溫度不宜過熱或過冷。比如吃土豆泥、煮爛的面條、軟米飯等。 5。常換牙膏。長時間使用同一種牙膏,易導致口腔細菌對該牙膏産生“適應性”,因此,容易牙疼的人應該每隔幾個月更換不同品牌的牙膏。

6、熱敷或冷敷腮部。用熱(冷)毛巾熱(冷)敷牙疼部位,有助于緩解牙疼。喝點熱湯、熱茶等也具有類似熱敷或冷敷的鎮痛作用。如果牙疼時對過熱或過冷非常敏感,那麼可以喝些微溫的茶、可可飲料或檸檬水。

7、溫鹽水漱口。用溫鹽水漱口,或含在口中,保持一段時間,可促進唾液分泌,緩解嚴重牙疼的效果立竿見影。

8、牙疼也要堅持刷牙。口腔衛生差是齲齒、牙疼的主要原因之一。有的人牙疼時就不敢刷牙,這樣反而會加重病情。刷牙時要注意速度不能太快,時間也不宜過長,2分鐘即可。

9、嚼大蒜:其中所含的大蒜酊具有一定的脫敏作用,如果想提高脫敏效果,也可以按照下面的方法對大蒜酊進行萃取提純。將大蒜70g去皮,切碎置于瓶中,用95%乙醇100ml浸泡1周,以雙層紗布過濾備用。用法:以小棉球蘸浸出液,涂布牙本質過敏區數分鐘,吹幹即可。



參考文獻:
1. 張浩陞 2005 認識人工 植牙
2. 鄭偉立 2005 牙科新知~談人工植牙
3. 陳佳炎 2009 人工植牙面面觀

資料來源:新華健康

http://www.dentalimplant.net.tw/seo_news/News_Detail.asp?News_ID=322&News_Class_ID=&Page=1

2016年1月18日 星期一

要保護牙齒就不要做的12件事

我刷牙刷得很認真,為什麼還會有蛀牙、牙周病?相信很多人會有這樣的疑問。事實上,生活上的一些習慣,可能左右牙齒的健康狀態。美國《預防》雜誌邀請多位牙科專家歸納出牙醫從來不做的12件事,不妨做為參考。

1.牙刷隨便放

把自己和家人的牙刷放在一起,很容易發生細菌交叉感染。另外,牙刷位置離馬桶近,沖馬桶時,細菌可能透過空氣汙染了牙刷。

2.吃太多高糖食物

糕餅類、糖果等高糖食物,容易讓口腔細菌數激增。專家建議吃完高糖食物,最好漱口或刷牙,才能有效預防齲齒。

3.嘴巴長時間含著糖果

含著糖果慢慢品味是享受,但美國加州牙科專家阿萊克斯.沙里佛安博士說,長時間含著糖果除了會讓口腔與牙齒變色,導致牙齒永久性著色,也會大大增加蛀牙風險。

4.喝紅酒後不漱口

愛喝紅酒的朋友注意了,美國紐約牙科專家格萊格.里圖其博士表示,紅酒中的酸性物質會軟化牙齒的琺瑯質,導致牙齒變色。而其中所含的單寧酸,甚至會殘留在琺瑯質細小的裂縫中,導致細菌積聚造成齲齒。

5.用力刷牙

刷牙很用力不代表會刷得比較乾淨,反而適得其反,造成牙齦過敏、損害琺瑯質。如果你無法控制刷牙力道,建議選購刷毛較軟的牙刷。

6.睡前不刷牙

晚上刷牙比早上更重要,因為它能有效預防牙菌斑形成。

7.沒有定期洗牙、檢查牙齒

多數人不愛看牙醫,能拖則拖,很多人甚至拖到兩三年才願意向牙科報到,口腔中的小問題逐漸演變成大麻煩。牙科專家建議,每半年洗牙一次,至少一年檢查一次牙齒。

8.使用漱口水後不漱口

美國加州牙科醫師卡洛琳.加卡爾博士說,使用漱口水的確有助消滅牙刷無法刷除的細菌,但漱口水多數含酒精成分,酒精揮發易導致口腔乾燥,進而損害牙齒。建議使用漱口水後,還是要用清水漱口。

9.不吃口香糖

「唾液可說是護牙利器。」舒瓦茲博士表示,因唾液含多種關鍵化學物質,有助保護琺瑯質。飯後嚼口香糖可增加唾液分泌,除臭、預防齲齒。

10.愛咀嚼硬物

愛吃堅硬的東西,容易導致牙齒破裂。吃爆米花時,也要小心沒有爆成功的玉米粒。

11.愛咬冰塊

舒瓦茲博士表示,冷冰冰的東西會傷害牙齒,還會刺激牙齒內部組織。

12.把牙齒當成咀嚼以外的工具

或許你曾有這樣的經驗:找不到開瓶器,耍帥用牙齒把啤酒瓶蓋咬開、把牙齒當剪刀撕開塑膠袋,或當成其他工具使用。美國牙科專家喬納森.舒瓦茲博士表示,這些動作會大大增加牙齒斷裂、牙根損傷、慢性下顎痛等風險。



參考文獻:
1。 陳佳炎 2009 人工植牙 面面觀
2。 林顯書 2005 老年人牙齒第二春 人工植牙的應用
3。 林俐妏 人工植牙的牙周考量

資料來源:元氣網

印象牙醫

先顧好牙齒狀況再植牙 提高植牙成功率

提升人工 植牙 成功率及延長使用年限,關鍵因素就在於完整的術前評估。專業牙醫師在人工植牙術前會執行整體口腔評估,仔細評估缺牙區的骨質及骨量是否有足夠的植牙空間、牙周健康狀況、咬合狀況等。
牙醫師也會深入了解植牙病患是否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及是否正在接受放射治療,慢性病患者並非都不適合人工植牙,相反的,只要經過牙醫師仔細評估,並安排適當的植牙計畫,慢性病患者一樣能夠透過人工植牙手術重獲健康好牙!
 先治療並控制牙周疾病

牙肉與牙根的間隙深度超過0.5cm,就是罹患 牙周病 的典型徵兆。初期牙周病症狀會出現牙齦腫脹、牙齦易出血,重度的牙周炎時,牙周病菌會引發患者自身免疫系統過度反應。牙齦異常出血可能是牙周病作祟。

傳統治療牙周治療,主要藉由超音波洗牙,以及牙根整平術,醫師在治療中、重度牙周病時候,會考慮「三合一雷射牙周療法」(M.C.P.),機械(Mechanical)、化學(Chemical)及光能(Photo)三合一的雷射牙周治療。

植牙最根本就是將各種不同材質的人工牙根,以手術方式鑲嵌牙床骨頭上,以替代自然的牙齒,可以單顆、也可以連續數顆做牙橋固定,不需磨小鄰近的健康牙齒,人工牙根的好處在於可以持久使用,也會比活動 假牙 在咬食上更有力。

在 施行上顎竇提高術,骨床整合依其手術複雜度,最好需等待4~12個月,下顎至少2~6個月,齒槽骨才能與人工植體緊密的結合,直到骨整合完畢後再進行二接 手術,將露出的人工植牙再與假牙根連結縫合完成,再等1~2個月讓牙齦癒合完成,就可以重建假牙,擁有與真牙般自然的贗復體。

坊 間有標榜快速植牙或是當天裝上可立即進食的噱頭,但這些「快而不實」的手法卻讓病患總感覺有刺刺的不適,加上骨整合狀況尚未完成,有些患者甚至有咀嚼時的 無力感。如果持續使用這些「不牢固的植牙」,可能會引發植體牙周炎,一般最多只能撐1~3年,植體即產生疼痛與動搖問題,除了患者有嚴重飲食困擾,植牙失 敗也隨之產生。

醫師會視患者本身骨床條件的好壞來決定是否必須填補骨粉,若是骨床條件差也可採取快速植牙法來省去補骨的過程;也許費用較低也能暫時解決無牙的問題,但相對未來使用期限不會太長,必須有心理準備。



參考文獻:
1。 徐振祥 2012 缺牙人的希望 認識「人工植牙」
2。 張維仁 人工植牙里程碑 轉換型基台人工植牙
3。 林顯書 2005 老年人牙齒第二春 人工植牙的應用

資料來源:黃經理牙醫診所

http://www.dentalimplant.net.tw/seo_news/News_Detail.asp?News_ID=320&News_Class_ID=&Page=1

2016年1月11日 星期一

分享三種錯誤的刷牙方法

當有牙周病時,因為齒樔骨頭萎縮,牙齦跟著往骨頭方向移動,最後造成牙縫變得很大,這時候清潔牙齒的方式就完全不同了!這時候牙刷的位置就要以牙齒、牙齦為主要刷牙重點,刷毛緊貼牙齒表面,且稍微伸入牙齦溝一公釐。

使 用牙間刷清潔牙縫:當牙齦萎縮時,使用牙線的清潔效果就會大打折扣,主要是牙齒在牙縫靠近牙根位置的表面會凹陷,使用牙線無法清潔這些凹陷區域,所以牙周 病病人清潔牙縫的唯一選擇就是「牙間刷」,使用的方式為先將牙間刷從牙齦朝牙齒的方向斜斜通過牙縫,確定沒有戳傷牙齦組織後,再回拉清潔牙縫裡面牙齒與牙 齦交界的牙齦溝。

口腔清潔的正確觀念

治療牙周病第一就是做好口腔清潔。但大部分的醫師都犯了一個錯誤,以為刷好牙就不會有牙周病。沒錯,清潔工作是最重要的,但應包含兩項:一是病人潔牙的習慣,二是醫師的治療。除了以上的口腔治療,還包含了運動、飲食習慣、增加自己的免疫力,以及定期給醫師檢查。

三種清潔容易疏忽的狀況

第 一種是病人牙縫的牙齦很高,靠近齒頸部的牙齦很低(萎縮),這種情形往往是病人刷牙上下向刷造成的。上下向刷有什麼問題?因為牙齒的表面是弧形,上面有牙 齦保護著,上下向刷牙時不可能按牙齒表面的弧形去刷,一定是上下直線移動,就會造成牙齦萎縮,而力道過度則會將牙齒表面的弧形刷至凹陷,甚至造成齒頸部磨 耗,所以上下向垂直刷牙的方式是不對的。

第二種是病人刷牙方式看似沒問題,但使用牙菌斑顯示劑時,卻可看出牙齒與牙齒間的縫細沒刷乾淨,表示病人只刷到牙齒最平的一面。因為牙齒是立體的,病人可能是刷太急、刷太快,只刷到一面而其他位置都沒刷到。

正確的刷牙方式是讓牙刷在兩顆牙齒間原地振動,這是要讓牙刷毛可以澈底清潔牙縫裡的牙垢。如果刷太快的話,牙刷毛來不及清潔到牙縫的位置就離開牙縫了,看似有刷牙,卻刷不乾淨,這就是刷太急、太快的缺點。

第三種是牙齦萎縮或牙周破壞(主要是針對骨頭的部分)。牙周病還在發生時,會有牙齦炎,牙周囊袋會大於四公釐以上,若沒有使用牙線或牙間刷等輔助工具幫忙清潔比較深的牙齦,會加重萎縮或破壞的程度,最後就需要醫生幫忙治療。



參考文獻:
1. 陳敏傑 潘惠玲 陳朝寶 朱毓仁 為 人工植牙 打造一個良好的地基
2. 張維仁 人工植牙里程碑 轉換型基台人工植牙
3. 廖榮彥 2008 Bicon 植牙系統簡介

資料來:華人健康網
印象牙醫

寶寶的牙齒保健與常見問題

有句話說:「牙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牙齒肩負著咀嚼、發音補助及協調臉型等重責大任。乳牙從寶寶出生後6~8個月左右萌出,到全數轉換成恆牙 為止,至少要陪伴孩子11~12年左右的時間。若在這段期間內未做好口腔清潔保健工作,造成蛀牙等齒科疾病,不但會影響發育階段的咀嚼、發音功能、顏面美 觀,更會影響到日後恆牙的生長,而家長就是捍衛寶寶牙齒健康的關鍵人物。

乳牙與恆牙的認識

(一)我們到底有多少顆牙齒?
我們長出兩套牙齒,第一套是20顆乳牙,第二套是32顆恆牙,但是有些人並不完全長出32顆,有些人卻會有一個或更多的贅生齒。


(二)為什麼乳牙蛀牙需要填補?
乳牙蛀牙對健康有不良的影響,嚴重時也會感染到顎骨,影響咀嚼食物、臉部的外型、發音及將來長出恆牙之空間,應予填補。


牙齒保健

(一)為什麼要請牙醫師做口腔定期檢查?多久檢查一次?
因為定期檢查可及早發現問題,用最簡單且最經濟的方法來治療,並指導如何照顧牙齒。年齡愈小就開始有良好口腔保健習慣,則愈能預防口腔疾病,同時牙齒不齊(咬合不正)、牙痛和缺牙的情形也可大大地減少。


(二)小孩何時應開始刷牙?每天需要清洗多少次?
當牙齒長出時(大約6個月左右),就需將牙齒清洗乾淨,以乾淨的紗布,擦拭牙齒即可,但兩歲時,就可開始自己玩刷牙,但清潔口腔需要一些技巧,所以要大人的幫助,於幼兒刷牙後需要幫忙刷乾淨;六歲以後則由父母監督即可。


(三)正確刷牙的步驟

步驟1
選擇牙刷頭較小,刷毛有彈性的牙刷,刷毛(箭頭部分,小於四顆下門牙的寬度。


步驟2
右手(或左手),握牙刷時,刷柄保持水平。刷上牙時,刷毛朝上;刷下牙時,刷毛朝下。


步驟3
沾上適量的含氟牙膏可預防蛀牙,刷毛與牙齒成45度至60度角,而且輕輕地壓向牙齒,使刷毛的側面也能夠接觸到牙齒。


步驟4
將刷毛對著牙齒與牙齦交接處,涵蓋一部分牙齦,每次兩顆牙,作橫向來回有順序刷牙動作。


步驟5
刷牙一定要有順序,若從右邊開始,就要在右邊結束,而且不論牙齒外面裡面成咬合面都要刷到。


步驟6
刷牙時要面對著鏡子,張牙裂嘴才看得到刷牙的方式對不對以及刷乾淨了沒有?每天早晚各刷一次牙,每餐飯後更要刷牙。


(四)蛀牙發生原因:

◆ 奶瓶性齲齒;早發性齲齒

1.發生原因
「奶 瓶性齲齒」最早是由英國的牙醫師所發現,光就字面上看很容易讓人誤解,以為只有用奶瓶喝奶的寶寶才會發生,其實並非如此。    即使是喝母奶的寶寶,在喝完奶之後,若沒有立刻為他清潔口腔,導致奶中的糖份附著在牙齒表面,細菌大量繁殖並產生酸,或是在入睡後因口唇活動減少,唾液 分泌也跟著減少,口腔自淨能力降低,細菌便容易滋生;加上乳牙的齒質本來就比較脆弱,長期下來就有可能產生所謂的「奶瓶性齲齒」;為了不讓人因字面而造成 誤解,又稱「早發性齲齒」。

出現症狀

因細菌大量繁殖、產酸,使得牙齒脫鈣(琺瑯質的鈣離子被酸性物質中和而變得脆弱)並形成蛀蝕,特別是上顎門齒及下顎臼齒區最容易被侵犯;原本應該潔白的牙齒也會變得黑黑的。
下顎門齒因為被舌頭蓋住,較不容易受到波及;但經年累月下來,甚至可能造成嚴重的瀰漫性腐敗性齲齒,不可不慎。


2.治療方式
牙醫師首先提醒家長的就是「預防重於治療」的觀念。他表示,只要喝完奶後確實為寶寶做好口腔清潔工作,就不容易患上奶瓶性齲齒。
若 真的患上了,應從兩方面著手:一是養成良好的口腔清潔習慣,二是改掉不良的餵食習慣。在養成良好清潔習慣上,即使是喝母乳也應該在喝完後立刻清潔口腔;在 不良的餵食習慣上,則不要讓寶寶養成得要喝完奶後才能入睡的壞習慣,更不要因為寶寶的哭鬧而輕易妥協,這時考驗的就是媽咪的教養智慧了。
此 外,在門診治療上與一般性齲齒的治療方法是大同小異的。若只有輕微脫鈣現象就先塗氟,使其表面琺瑯質再礦化以防止進一步脫鈣而形成蛀蝕。若是蛀蝕太嚴重, 還是得抽神經並拔除(與恆牙神經為不同系統,因此並不影響日後的恆牙生長);若因年紀太小合作度低,有時有必要採取一些非常措施,如綁上束縛帶或是做半身 麻醉等。


3.家長注意事項
牙醫師最強調的就是「預防重於治療」的觀念,除了在喝完奶或是吃 完副食品後應立即幫寶寶清潔口腔及牙齒(或是不方便清潔時至少喝一些開水)之外,他還建議最好在寶寶長出第一顆牙時就先帶去兒童牙科做一初步檢查,並接受 牙醫師正確的牙齒衛教觀念,往後並維持3個月~半年左右,定期上牙醫診所檢查的習慣。
還有,最好在1歲半~2歲間戒掉奶瓶改學習用雙耳杯,就不會有喝到睡著的困擾;同時應該開始練習自己刷牙,孩子刷不乾淨沒關係,但家長記得在孩子刷完之後再幫他徹底的刷一遍,重點在於讓孩子養成進食後應該清潔口腔的習慣。


◆ 一般性齲齒

1.發生原因
齲 齒是牙齒組織逐漸被破壞的一種疾病,也是幼兒最常見的一種口腔疾病。奶瓶性齲齒是因為沒做好口腔清潔所造成,發生原因及侵犯部位較單純;但若是一般性齲 齒,則除了口腔衛生沒有做好之外,還與個人飲食習慣(如喜歡吃糖)、天生的齒質(如抗齲性低者容易蛀牙,但並不完全是因遺傳所造成)等有關係,且並無特定 侵犯部位。


2.出現症狀通常先由牙冠開始發病,若未能即時治療便會逐漸形成齲洞,最後使得牙冠完全破壞而消失。未經治療的齲洞是不會自行癒合的,甚至還可能引發牙髓炎或猛暴性齲齒(在短時間內滿口牙都蛀光光)。


3.治療方式
因其前兆為產生輕微脫鈣等現象,只要有帶寶寶定期上牙科檢查的習慣,牙醫師便能即時做處理,如在牙齒表面塗氟,或是以含氟的溝隙封填劑等先做基本處理,以防進一步惡化;若已蛀蝕嚴重,就需要拔除並做根管治療。


4.家長注意事項
由於乳牙需要陪伴孩子至少11~12年左右的時間,且對顏面發育及日後恆牙的生長決定性影響,因此除了應養成良好的口腔清潔習慣之外,糖份含量高的零食也不宜攝取過多。
此 外,要強化牙齒最重要的成份就是「氟」,而幼兒專用牙膏中添加大量的氟,有助於強化幼兒的齒質,因此牙醫師建議家長應讓小孩使用牙膏。但若是孩子不喜歡那 種清涼味道而變得不喜歡刷牙,也不要勉強他使用,最重要的是至少需用清水刷過一遍,並用吃氟錠或是牙齒表面塗氟等其他方式如來補充牙齒所需的氟。



參考文獻:
1. 吳宛霖  2007 認識 植牙
2. 陳敏傑 潘惠玲 陳朝寶 朱毓仁 為人工植牙打造一個良好的地基
3. 廖榮彥 2008 Bicon 植牙系統簡介

資料來源:保親小管家的部落格

http://www.dentalimplant.net.tw/seo_news/News_Detail.asp?News_ID=318&News_Class_ID=&Page=1

2016年1月4日 星期一

女性一定要保養好牙齦的三大時間點

每半年洗牙一次,可能是最多人知道的預防牙周病守則,但日本口腔外科醫師表示,女性在進入青春期、懷孕、更年期等3大關鍵時間點,也很容易因為女性 激素變動劇烈而使得牙齦發炎。不過,這時候只要正確漱口刷牙、每3個月赴牙科做一次檢查,就能及早遠離牙周病及其帶來的健康風險。

女性青春期、懷孕、更年期,是罹患牙周病的高風險時期

沒做好口腔清潔,是罹患牙周病的最大原因。但日本口腔外科醫師指出,牙菌斑中的齒周病菌也有以女性激素為養分的細菌,因此,青春期、懷孕、更年期等女性激素變化的時期,也就是女性罹患牙周病的高風險時期。

初期牙周病會有牙齦發炎的現象,若放任不管可能導致發炎蔓延至支撐牙齒的牙槽骨,不僅牙齒搖晃掉落,口臭也會加劇。此外,牙周病還可能引發心臟病、糖尿病等全身性的疾病,亦被懷疑和骨質疏鬆症有關連。

3大關鍵時期,配合荷爾蒙變化的口腔保健法

(1)青春期口腔保健

女性進入青春期後開始製造激素,加上考試等壓力大,易使身體免疫力下降,牙齦也容易因此發炎紅腫。同時,少女的飲食容易不正常,例如大口吃零食、減肥,這也會導致蛀牙增加。

保健法:3餐正常攝取、吃飯速度放慢且確實咀嚼以及睡眠時間充足是可以預防口腔問題的好方法。飯後的清潔也很重要,可請教牙醫師適合的刷牙方式。


(2)妊娠期口腔保健

妊娠中的女性,女性激素分泌量增加,會導致牙周病菌大量繁殖。另外,害喜也會使孕婦不想清潔口腔,讓牙周病風險增高。

保健法:覺得牙膏味道噁心的人,可以不用牙膏,用水仔細刷牙即可。牙刷放入口中覺得噁心的人,可以選擇漱口水。不能接受漱口水的人,飯後用茶或水漱口也可以。食慾大增的孕婦必須吃完東西後漱口,並養成頻繁刷牙的習慣。


(3)更年期口腔保健

更年期女性激素減少,容易口乾舌燥的人增加。另外因為激素失衡,導致口腔本身的清潔功能降低,也必須確實刷牙。

保健法:此時期就算常刷牙也很容易罹患牙周病,因此定期至牙醫診所檢查才是上策。每3個月到半年1次至牙醫處接受檢查,更助於保有健康的牙齒。



參考文獻:
1. 張浩陞 2005 認識 人工植牙
2. 鄭偉立 2005 牙科新知~談人工植牙
3. 陳佳炎 2009 人工植牙面面觀

資料來源:早安健康

印象牙醫

一起了解根管治療

有過看牙經驗的病人,大多有過根管治療(抽神經、根管充填)的經驗,所謂根管治療,就是對已產生病變的齒髓及其根尖周圍組織以齒髓覆罩術、齒髓切斷術、完全拔除齒髓(抽神經)等,並加以治療後,再將根管及髓腔充填的方法。其目的如下:

1.減輕病人的病痛,防止感染的蔓延:已經齒髓炎的牙齒會繼績惡化,終至齒髓壞死,甚至牙根尖周圍病變,這個過程是相當痛苦;而根管治療不但可以減輕患者的病痛,並可縮短整個病程預防疾病的惡化。

2.儘可能保持牙齒避免拔除:根管治療的目的,是在保存齒髓或牙根尖周圍組織,使已被侵犯的牙齒仍能以一種良好的健康狀態處於它的支持組織中,避免拔除或繼續惡化至崩毀的命運。

3.消滅病灶的傳染,重建患牙的健康:根管治療不但可以撲滅根管內的病菌及其分解物和毒素,並可以治療牙根尖周圍組織的創傷,促使牙根周圍組織的修補及癒合,消滅口腔病灶傳染的來源。

根管治療的優點:

1.可以保持天然牙齒排列的完整性,預防鄰接牙齒的移位、蛀牙、 牙周病 的發生,可防止拔牙後的支持骨質喪失過多影響臉形的外觀及 假牙 的穩定性,更由於牙齒的保持可解決若干假牙製作上的困難。

2.可避免因牙齒早期拔除所造成的咬合不正,進而免除矯正治療的麻煩。

3. 對於患者有嚴重的全身性疾病者(例如:先天性心臟病、糖尿病、結核病、血友病、惡性貧血、風濕性熱、白血病、高血壓、梅毒等)應選用根管治療可減少危險 性,是一種好的治療。由於根管治療可以保持天然牙處於完整及生物學的適當狀態,而不用將患牙拔除,如此就不需藉用鄰近牙齒來支持假牙裝置,免除不正常的壓 力,並且減少假牙製作的經費。

雖然根管治療有如此多的優點,但是也有它的禁忌症,至於對患牙該保留或拔除,則要請教牙醫師來決定。




參考文獻:
1. 張浩陞 2005 認識人工 植牙
2. 鄭偉立 2005 牙科新知~談人工植牙
3. 陳佳炎 2009 人工植牙面面觀

資料來源:dr-tony

http://www.dentalimplant.net.tw/seo_news/News_Detail.asp?News_ID=316&News_Class_ID=&Pa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