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萎縮」第一次聽到這個詞會覺得好奇,首先大家肯定會想到牙齦怎麼會萎縮呢?下面將介紹什麼是牙齦萎縮,以及當牙齦萎縮時我們該怎麼辦?
牙齦萎縮是一種因牙周病引起的常見疾病,在牙齦底部有牙結石,牙結石會造成牙齦萎縮、牙齒鬆動脫落等。牙齦萎縮分為病理性萎縮和生理性萎縮兩類,病理性萎縮主要是牙齦緣部分存在牙結石,長期沒有清理,細菌滋生刺激所致;另外,隨著年齡增長,牙齦也或多或少會萎縮牙根暴露,為生理性萎縮,不需治療,可透過平時清潔延緩。
病因
牙齦萎縮分為病理性萎縮和生理性萎縮兩類,病理性萎縮主要由以下幾種原因導致:
1.機械性牙齦萎縮
多見於橫向刷牙習慣的患者,補牙修復所導致的機械摩擦壓迫牙齦,造成牙齦和牙槽骨萎縮,多發生於一組牙或個別牙,會引發牙齦炎及導致牙周袋形成。
2.炎症性牙齦萎縮
這是我們熟知的一種狀況,主要表現為芽組織被破壞,造成牙周炎。
3.廢用性牙齦萎縮
主要由於牙齒沒有咀嚼功能,牙周組織缺乏必要的功能刺激,長期沒有使用,使牙齦、牙槽骨發生萎縮。
4.老年性牙齦萎縮
這種狀況發生在老人身上,因為老人隨著年齡的增長,牙齦也會衰老。全口牙槽骨高度降低,同時伴有牙齦萎縮,牙骨質暴露,臨床牙冠變長,而無明顯的局部因素及炎症。牙槽骨的喪失和齦軟組織的萎縮程度一致。
5.早發性牙齦萎縮
和老年性牙齦萎縮一樣,但多發生在年輕族群中,所以稱為早發性牙齦萎縮。年輕人過早出現牙齦萎縮,大多是由於飲食、藥物、生活環境污染,如食物中所含的激素、添加劑導致。
6.牙周炎
多見於牙周治療後或口腔衛生狀況改善後,牙周袋壁軟組織萎縮,使牙根暴露。
臨床表現
牙齦萎縮後,臨床牙冠變長,根面暴露,遇冷、熱、甜等刺激時有牙本質過敏現象,甚至可引起牙髓炎。同時牙本質過敏、牙間隙增大,食物容易卡在牙縫,發生於前牙的牙齦萎縮,會影響美觀。
參考文獻:
1. 徐振祥 2012 缺牙人的希望 認識「 人工植牙 」
2. 陳敏傑 潘惠玲 陳朝寶 朱毓仁 為人工植牙打造一個良好的地基
3. 張浩陞 2005 認識人工植牙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印象牙醫
http://www.dentalimplant.net.tw 印象牙醫位於台北市中山區行天宮斜對面,提供植牙、人工植牙、假牙植牙、牙齒矯正、牙齒美白、牙周病治療等服務,不論是植牙費用、植牙價格詢問,皆貼心為您服務,為優質的台北植牙、台北人工植牙、台北市植牙、台北市人工植牙診所之一。
2016年12月25日 星期日
孕媽咪更要注意口腔健康
懷孕小心壞牙!大部分懷孕婦女患有輕重程度不一的牙周疾病,但擔心X光檢查和藥物治療會影響寶寶健康,寧願忍受口腔不適,導致口腔疾病更嚴重,甚至會增加孕婦早產或流產、新生兒易齲齒的風險。為了照護孕婦和胎兒的健康,全民健保將新增3項 牙周病 治療給付項目,其中孕婦可比平常人多1次牙結石清除的服務。
齲齒會遺傳!孕媽咪一口爛牙,新生兒蛀牙率高!
牙醫師表示,牙周病對全身健康有重大影響,特別是懷孕期間的婦女,若孕婦口腔狀況不好甚至已罹患牙周病,不僅會對孕婦本身造成影響,更會對胎兒形成垂直感染的風險,導致新生兒容易罹患齲齒等口腔疾病,甚至會造成早產和新生兒體重過輕的情況發生。
根據數據顯示,患有牙周病的孕婦比健康孕婦早產機率高了近3倍,而新生兒體重過輕的機率高了2倍,由此可知孕婦口腔保健的重要性,以及對胎兒所造成的影響。
孕期口腔狀況多 懷孕媽咪健保洗牙多1次
懷孕期間應比平常更注重口腔衛生。牙醫師指出,準媽媽們於懷孕期間因內分泌改變、偏好酸性食物及常反胃吐酸水,造成口腔狀態改變,若未能徹底維護口腔清潔,則會累積大量的牙菌斑,容易罹患蛀牙和牙齦炎。此外,若是孕婦於懷孕前的口腔狀況原本就不佳,則於懷孕期間會更加嚴重,易造成牙周病的產生。
媽媽牙齒好,寶寶才長得好!針對懷孕婦女的特殊口腔狀況,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特別新增「懷孕婦女牙結石清除」項目,為懷孕婦女多提供1次清除牙結石的服務。只要是婦女於懷孕期間,除了一般每6個月健保給付1次的口腔照護之外,間隔3個月後可享有多1次的牙結石清除服務,強化妊娠期間口腔衛生和牙周疾病的追蹤和控制,同時守護孕婦及胎兒的健康。
健保新增3給付項目 牙周照護更全面
此外,統計發現95%以上的國人罹患輕重不一的牙周疾病,為避免嚴重牙周病導致牙齒脫落,影響生活品質,健保署於原本的牙周病統合照護計畫之外,今年更規劃2.275億元預算,新增「懷孕婦女牙結石清除」、「牙周病支持性治療」和「特定牙周保存治療」及等3項健保給付項目,讓牙周病的照護更加全面,協助民眾保存自然牙,並擁有良好的口腔健康。
參考文獻:
1. 吳宛霖 2007 認識 植牙
2. 陳敏傑 潘惠玲 陳朝寶 朱毓仁 為人工植牙打造一個良好的地基
3. 廖榮彥 2008 Bicon 植牙系統簡介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www.dentalimplant.net.tw/seo_news/News_Detail.asp?News_ID=382&News_Class_ID=&Page=1
齲齒會遺傳!孕媽咪一口爛牙,新生兒蛀牙率高!
牙醫師表示,牙周病對全身健康有重大影響,特別是懷孕期間的婦女,若孕婦口腔狀況不好甚至已罹患牙周病,不僅會對孕婦本身造成影響,更會對胎兒形成垂直感染的風險,導致新生兒容易罹患齲齒等口腔疾病,甚至會造成早產和新生兒體重過輕的情況發生。
根據數據顯示,患有牙周病的孕婦比健康孕婦早產機率高了近3倍,而新生兒體重過輕的機率高了2倍,由此可知孕婦口腔保健的重要性,以及對胎兒所造成的影響。
孕期口腔狀況多 懷孕媽咪健保洗牙多1次
懷孕期間應比平常更注重口腔衛生。牙醫師指出,準媽媽們於懷孕期間因內分泌改變、偏好酸性食物及常反胃吐酸水,造成口腔狀態改變,若未能徹底維護口腔清潔,則會累積大量的牙菌斑,容易罹患蛀牙和牙齦炎。此外,若是孕婦於懷孕前的口腔狀況原本就不佳,則於懷孕期間會更加嚴重,易造成牙周病的產生。
媽媽牙齒好,寶寶才長得好!針對懷孕婦女的特殊口腔狀況,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特別新增「懷孕婦女牙結石清除」項目,為懷孕婦女多提供1次清除牙結石的服務。只要是婦女於懷孕期間,除了一般每6個月健保給付1次的口腔照護之外,間隔3個月後可享有多1次的牙結石清除服務,強化妊娠期間口腔衛生和牙周疾病的追蹤和控制,同時守護孕婦及胎兒的健康。
健保新增3給付項目 牙周照護更全面
此外,統計發現95%以上的國人罹患輕重不一的牙周疾病,為避免嚴重牙周病導致牙齒脫落,影響生活品質,健保署於原本的牙周病統合照護計畫之外,今年更規劃2.275億元預算,新增「懷孕婦女牙結石清除」、「牙周病支持性治療」和「特定牙周保存治療」及等3項健保給付項目,讓牙周病的照護更加全面,協助民眾保存自然牙,並擁有良好的口腔健康。
參考文獻:
1. 吳宛霖 2007 認識 植牙
2. 陳敏傑 潘惠玲 陳朝寶 朱毓仁 為人工植牙打造一個良好的地基
3. 廖榮彥 2008 Bicon 植牙系統簡介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www.dentalimplant.net.tw/seo_news/News_Detail.asp?News_ID=382&News_Class_ID=&Page=1
2016年12月11日 星期日
植牙成功還失敗?口腔衛生好壞是變因
「醫師,我有牙周病,可不可以不要拔牙?」提到拔牙,可說是不少大小朋友的夢魘!牙科醫師表示,面對惱人的牙周病問題,拔與不拔牙,對於後續口腔整體健康事關重大。到底罹患牙周病,該不該拔牙呢?且聽牙醫師怎麼說!
牙周病該不該拔牙?牙周組織破壞達7成不樂觀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牙科主治醫師表示,牙科治療主要以控制發炎為優先。倘若,治療過程當中,病患對於治療沒有反應,或效果不如預期,則應再次評估治療計劃。
一般來說,面對牙周病問題,在治療上主要是以下列考量為原則——當牙周組織破壞未達5成,則多數仍可挽救;但若牙周組織破壞已達7成以上,情況就不太樂觀,需適度考量拔牙、重建的必要性。
拔牙前要注意?醫:全面性生理評估不可少!
過往在治療上,面對牙周病問題,之所以侷限於保留自然牙齒的選項,主要是考量治療後會不會對患者咀嚼能力帶來影響,以及維持外觀的完整性。不過,隨著近年來 人工植牙 的蓬勃發展,如今牙周病治療方式與患者的生活品質也有大幅的進步。
牙醫師指出,牙醫師對於拔牙的處理,會有特別考量,包括齒槽骨脊的保存與齒間乳突的保存、整體功能,以及美觀上都需要慎重評估。因此,在決定是否拔牙、借助植牙方式,來改善牙周病問題前,患者全身的健康狀況、飲食習慣等全面性的評估絕不能缺少。
植牙成功還失敗?口腔衛生好壞是變因
除了說明選擇治療方式前需考量的因素外,牙醫師提到,在其門診經驗中,也碰過不少對於「植牙」治療效果、成功率有所疑慮患者。對於牙周病患者常有的疑問,其強調,導致植牙失敗的原因,主要細菌感染有關,而這些細菌其實與造成牙周病的細菌相當類似。
因此,為了追求植牙長期的健康與穩定,在決定植牙前,牙醫師除了應先確保患者整個口腔環境沒有太多的致病菌外,患者更應遵守醫師提醒,養成正確的口腔衛生習慣,並與醫師有良好的配合,共同來維護與保養較恰當。
參考文獻:
1. 鄭偉立 2005 牙科新知~談人工植牙
2. 林俐妏 人工植牙的牙周考量
3. 廖榮彥 2008 Bicon 植牙系統簡介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印象牙醫
牙周病該不該拔牙?牙周組織破壞達7成不樂觀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牙科主治醫師表示,牙科治療主要以控制發炎為優先。倘若,治療過程當中,病患對於治療沒有反應,或效果不如預期,則應再次評估治療計劃。
一般來說,面對牙周病問題,在治療上主要是以下列考量為原則——當牙周組織破壞未達5成,則多數仍可挽救;但若牙周組織破壞已達7成以上,情況就不太樂觀,需適度考量拔牙、重建的必要性。
拔牙前要注意?醫:全面性生理評估不可少!
過往在治療上,面對牙周病問題,之所以侷限於保留自然牙齒的選項,主要是考量治療後會不會對患者咀嚼能力帶來影響,以及維持外觀的完整性。不過,隨著近年來 人工植牙 的蓬勃發展,如今牙周病治療方式與患者的生活品質也有大幅的進步。
牙醫師指出,牙醫師對於拔牙的處理,會有特別考量,包括齒槽骨脊的保存與齒間乳突的保存、整體功能,以及美觀上都需要慎重評估。因此,在決定是否拔牙、借助植牙方式,來改善牙周病問題前,患者全身的健康狀況、飲食習慣等全面性的評估絕不能缺少。
植牙成功還失敗?口腔衛生好壞是變因
除了說明選擇治療方式前需考量的因素外,牙醫師提到,在其門診經驗中,也碰過不少對於「植牙」治療效果、成功率有所疑慮患者。對於牙周病患者常有的疑問,其強調,導致植牙失敗的原因,主要細菌感染有關,而這些細菌其實與造成牙周病的細菌相當類似。
因此,為了追求植牙長期的健康與穩定,在決定植牙前,牙醫師除了應先確保患者整個口腔環境沒有太多的致病菌外,患者更應遵守醫師提醒,養成正確的口腔衛生習慣,並與醫師有良好的配合,共同來維護與保養較恰當。
參考文獻:
1. 鄭偉立 2005 牙科新知~談人工植牙
2. 林俐妏 人工植牙的牙周考量
3. 廖榮彥 2008 Bicon 植牙系統簡介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印象牙醫
小心這六種食物會讓牙齒變黃
擁有一口健康潔白的皓齒是多數人的夢想,可想要遠離惱人的「黃板牙」窘境,到底該怎麼做才對呢?牙醫師表示,日常飲食中在攝取紅酒、咖啡、果汁等酸性、易導致色素沈積的6種地雷食物後是否正確刷牙,是影響牙齒白晰與否的重要關鍵!
不只個人牙色!含糖、酸性食物更是黃牙禍首
牙醫師表示,造成「黃板牙」產生的原因,除了和個人牙色先天差異有關外,日常飲食不當的習慣所造成染色、破壞更是不容小覷的因素。事實上,人體牙齒的琺瑯質非常脆弱。
尤其是,在長時間接觸過多酸性物質、含糖食物的情況下,恐讓琺瑯質逐漸被破壞,導致鈣化白斑發生,使得牙齒失去原先的防護能力,加劇食物中色素沈澱於牙面的可能性,讓染色效果將更加明顯。
拒絕一口黃牙!6NG易染色食物少碰
因此,如何在日常飲食中盡可能避免酸性、含糖NG食物的攝取非常重要!有鑒於此,牙醫師特別舉出,生活中容易加劇牙齒變色的6大常見食物,提供給大家參考:
NG食物1/茶類、咖啡
茶類、咖啡中所富含的單寧酸成分,有加速牙齒著色的效果,大量飲用對於牙齒的染色效果將更加明顯。
NG食物2/咖哩
濃郁香醇的咖哩是許多大小朋友的最愛,可值得注意的是,咖哩中所使用的薑黃等香料皆屬於色素含量豐富的一員,食用後若未適度漱口,相當容易沾附於牙齒表面。長久下來,恐將使牙齒越變越黃。
NG食物3/醬油
備受國人喜愛,滋味鹹香、顏色深黑的醬油也是色素含量相當高的食物,大量接觸也會增加牙齒變色的可能。
NG食物4/果汁
絕大多數的果汁性質偏酸,若長期飲用又未適度漱口、潔牙,恐造成牙齒外層的牙釉質被破壞,使琺瑯質鬆軟,讓著色性食物更易在牙齒上染。
NG食物5/紅酒
適度飲用紅酒雖然對人體好處多多,可同屬酸性食物一員、色澤鮮豔的紅酒,一樣是造成「黃板牙」的高風險因子之一。
NG食物6/碳酸飲料
擁有獨特氣泡口感的碳酸飲料是許多人的最愛。但是,牙醫師提醒,碳酸飲料含有大量的糖份及酸性物質。長期飲用,不僅容易造成牙齒表面脫鈣,破壞琺瑯質結構,更會使口腔變酸,加速「 轉糖鏈球菌」的生長,增加蛀牙、 牙周病 的發生風險,不可不慎!
降低色素沈澱!餐後30分鐘內漱口效果好
雖然避開上述食物確實有助於預防、降低色素沈澱的機會,可日常飲食中要全面禁止以上食材,不僅生活樂趣大減,在落實上更不易。有鑒於此,牙醫師建議,因上述水果果肉、汁液、食物在口腔內超過30分鐘,便容易酸蝕牙齒。
因此,希望降低牙齒酸蝕機會、避免牙齒發黃的朋友,不妨養成食用水果、酸性及易染色食物後,馬上以清水或開水漱口的習慣,不但有助於保持口氣清新,更能沖淡口中殘留的酸類物質、減少牙齒受損、遭染色的機會。
用完餐別馬上刷牙!醫:30分鐘後再動作有保障
除了適度漱口外,在正確時間下刷牙更是影響牙齒白晰、健康與否的重要關鍵!牙醫師指出,過去多數人一般認為用餐完就要立刻刷牙。可事實上,根據臨床發現,剛吃完東西後的30分鐘內,正是酸性食物微量溶解牙齒表面琺瑯質,造成牙齒變軟的時刻。
如果此時貿然刷牙,不僅無益達到避免牙齒變黃的作用,更可能因牙刷與齒面的摩擦而損壞牙齒,形成凹凸不平的刮痕,讓細菌與髒污更容易沾附於上,增加蛀牙、色素沈澱的可能性,不容小覷!
因此,建議擔憂牙齒變色、發黃的民眾,不妨可試著於飲食後30分鐘內,盡快以清水漱口沖去酸性物質;30分鐘後再去刷牙較恰當。
參考文獻:
1. 吳宛霖 2007 認識 植牙
2. 陳敏傑 潘惠玲 陳朝寶 朱毓仁 為人工植牙打造一個良好的地基
3. 廖榮彥 2008 Bicon 植牙系統簡介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www.dentalimplant.net.tw/seo_news/News_Detail.asp?News_ID=380&News_Class_ID=&Page=1
不只個人牙色!含糖、酸性食物更是黃牙禍首
牙醫師表示,造成「黃板牙」產生的原因,除了和個人牙色先天差異有關外,日常飲食不當的習慣所造成染色、破壞更是不容小覷的因素。事實上,人體牙齒的琺瑯質非常脆弱。
尤其是,在長時間接觸過多酸性物質、含糖食物的情況下,恐讓琺瑯質逐漸被破壞,導致鈣化白斑發生,使得牙齒失去原先的防護能力,加劇食物中色素沈澱於牙面的可能性,讓染色效果將更加明顯。
拒絕一口黃牙!6NG易染色食物少碰
因此,如何在日常飲食中盡可能避免酸性、含糖NG食物的攝取非常重要!有鑒於此,牙醫師特別舉出,生活中容易加劇牙齒變色的6大常見食物,提供給大家參考:
NG食物1/茶類、咖啡
茶類、咖啡中所富含的單寧酸成分,有加速牙齒著色的效果,大量飲用對於牙齒的染色效果將更加明顯。
NG食物2/咖哩
濃郁香醇的咖哩是許多大小朋友的最愛,可值得注意的是,咖哩中所使用的薑黃等香料皆屬於色素含量豐富的一員,食用後若未適度漱口,相當容易沾附於牙齒表面。長久下來,恐將使牙齒越變越黃。
NG食物3/醬油
備受國人喜愛,滋味鹹香、顏色深黑的醬油也是色素含量相當高的食物,大量接觸也會增加牙齒變色的可能。
NG食物4/果汁
絕大多數的果汁性質偏酸,若長期飲用又未適度漱口、潔牙,恐造成牙齒外層的牙釉質被破壞,使琺瑯質鬆軟,讓著色性食物更易在牙齒上染。
NG食物5/紅酒
適度飲用紅酒雖然對人體好處多多,可同屬酸性食物一員、色澤鮮豔的紅酒,一樣是造成「黃板牙」的高風險因子之一。
NG食物6/碳酸飲料
擁有獨特氣泡口感的碳酸飲料是許多人的最愛。但是,牙醫師提醒,碳酸飲料含有大量的糖份及酸性物質。長期飲用,不僅容易造成牙齒表面脫鈣,破壞琺瑯質結構,更會使口腔變酸,加速「 轉糖鏈球菌」的生長,增加蛀牙、 牙周病 的發生風險,不可不慎!
降低色素沈澱!餐後30分鐘內漱口效果好
雖然避開上述食物確實有助於預防、降低色素沈澱的機會,可日常飲食中要全面禁止以上食材,不僅生活樂趣大減,在落實上更不易。有鑒於此,牙醫師建議,因上述水果果肉、汁液、食物在口腔內超過30分鐘,便容易酸蝕牙齒。
因此,希望降低牙齒酸蝕機會、避免牙齒發黃的朋友,不妨養成食用水果、酸性及易染色食物後,馬上以清水或開水漱口的習慣,不但有助於保持口氣清新,更能沖淡口中殘留的酸類物質、減少牙齒受損、遭染色的機會。
用完餐別馬上刷牙!醫:30分鐘後再動作有保障
除了適度漱口外,在正確時間下刷牙更是影響牙齒白晰、健康與否的重要關鍵!牙醫師指出,過去多數人一般認為用餐完就要立刻刷牙。可事實上,根據臨床發現,剛吃完東西後的30分鐘內,正是酸性食物微量溶解牙齒表面琺瑯質,造成牙齒變軟的時刻。
如果此時貿然刷牙,不僅無益達到避免牙齒變黃的作用,更可能因牙刷與齒面的摩擦而損壞牙齒,形成凹凸不平的刮痕,讓細菌與髒污更容易沾附於上,增加蛀牙、色素沈澱的可能性,不容小覷!
因此,建議擔憂牙齒變色、發黃的民眾,不妨可試著於飲食後30分鐘內,盡快以清水漱口沖去酸性物質;30分鐘後再去刷牙較恰當。
參考文獻:
1. 吳宛霖 2007 認識 植牙
2. 陳敏傑 潘惠玲 陳朝寶 朱毓仁 為人工植牙打造一個良好的地基
3. 廖榮彥 2008 Bicon 植牙系統簡介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www.dentalimplant.net.tw/seo_news/News_Detail.asp?News_ID=380&News_Class_ID=&Page=1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