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鬆動、掉牙,不僅是老年人常見的問題,臨床上不少年輕人也可能有此症狀。年輕人常因忽略刷牙,導致齲齒(蛀牙),又因為怕痛不敢就醫,拖了1、
2年的結果,進而引發牙髓炎、根尖牙周炎,甚至是蜂窩性組織炎造成臉部腫痛,最後牙齒不保造成掉牙。每一顆牙齒都是一個器官,含有神經、血管與淋巴管連結
全身,所以千萬不能輕忽任何一顆牙齒的重要性。
口腔的主要功能包括咀嚼、發音,也是每個人的外貌中很重要的一環。口
腔擔負了人體最基本的功能-吃東西,一旦牙痛、無法咀嚼,很多人會不想吃東西。小孩子或青少年在發育過程中,若忽略口腔保健,可能造成發育不良;成年人或
老年人若有齲齒或牙周病,導致牙齒功能不佳或缺牙現象,亦可能造成身體營養失衡,抵抗力衰減。因此,咀嚼功能是否健全,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講話是人與人
溝通最基本的要素,缺牙或牙齒排列不整,可能造成發音不準確,影響溝通。此外,口腔的健康與外觀也會影響一個人的自信心。
因此,現代人對於
口腔健康的需求,不僅僅期待重建口腔的咬合功能,亦希望達到美觀的需求。齒列矯正,牙齒美白與美容牙科的發展也應運而生、逐漸受到重視。但要擁有一口「美
齒」,最重要的根本還是在於健康的牙齒,因此,先有正確的齲齒診治、完善的齒內治療與健全的牙周治療,才能為後續的牙齒美容打好基礎。
乳牙 階段性任務
牙齒長出後不會像顎骨一樣,隨著年紀長大而長大,因此,人們需要兩套牙齒,第一套是乳牙,等乳牙即將掉落時,就會有第二套恆牙陸續長出,來符合長大後口腔的功能。
牙齒其實從胚胎時期就開始發育,一直到寶寶出生後,通常在5、6個月大時,會逐漸看到乳牙露出牙齦。乳牙有20顆,牙冠與牙根都比較短小,大約在兩歲左右乳牙會全部長齊,在孩童時期,主要利用乳牙幫助咀嚼等功能。
大
約6歲左右會開始換牙。在正常的情況下,乳牙要換成恆牙時,乳牙會明顯開始晃動,此時不需要刻意拔掉乳牙,但若發現恆牙已經長出來了,但乳牙卻還未掉落,
最好趕緊尋求牙醫協助,避免恆牙長歪了。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乳牙只有階段性的任務,並不代表乳牙就不必好好保護。舉例來說,乳牙要是提早蛀掉,牙齦就會有
一個缺口,會影響恆牙的生長,甚至造成牙齒排列歪斜,因此,不論是乳牙或恆牙,都要好好保護。特別要提醒的是:恆牙第一大臼齒在六歲會長出,位於乳牙的後
面,由於不需經過乳牙的脫落,因此容易被誤以為是乳牙。第一大臼齒的咬合功能很重要、而且是使用最久的恆牙,但因位在最後面不容易清潔導致蛀牙,所以家長
應該要特別提醒小朋友好好注意保養清潔。
口腔清潔 睡前刷牙不可少
當小朋友開始冒出乳牙時,父母親就要教導孩童如何保護牙齒健康。不但要每天清潔、刷牙,還可透過塗氟,防止蛀牙。尤其建議要養成定期檢查口腔的習慣,每3個月到半年檢查1次。
平常保持口腔健康,最基本的是三餐飯後、睡前、吃甜食或喝酸性飲料後,都要漱口、刷牙、使用牙線。尤其睡前一定要刷牙,因為白天唾液正常分泌,至少具有牙齒清潔的作用,但睡覺時唾液分泌減少,較無牙齒清潔功能,因此,睡前一定要將牙齒刷乾淨。
牙刷的選擇建議為軟毛牙刷,牙刷以45度角方式,從牙齦溝往牙齒咬合面刷。若想確認自己刷牙是否正確,可請牙醫師使用牙菌斑顯示劑,殘留顯示劑的牙齒部位,就是沒有刷乾淨的地方,必須加強清潔。
牙
齒沒刷乾淨,有食物殘渣殘留,就容易滋生細菌,在牙齒表面附著一層牙菌斑;當牙菌斑堆積太久,就會因為唾液成分造成鈣化,形成牙結石;當牙結石形成,就不
容易靠刷牙清除。因此,若發現有牙結石,應到牙醫處檢查,透過超音波洗牙來去除牙結石。建議每半年由牙醫師固定洗牙1次。
恆牙保健是一輩子的事
恆牙長出後,就是一輩子的事了,可得小心保健。恆牙可分為門牙、犬齒、第一小臼齒、第二小臼齒、第一大臼齒、第二大臼齒、第三大臼齒(即智齒)。
每
一顆牙齒在吃東西時均有其功能,門牙負責切割食物;犬齒則是撕裂食物;第一小臼齒及第二小臼齒則為撕裂及研磨食物;第一大臼齒及第二大臼齒負責研磨。每顆
牙的角色都很重要,「缺一不可」。此外,唾液的角色也非常重要,唾液的分泌可以幫助消化、預防蛀牙。正常人每天吞口水大約1.5公升,若唾液分泌量少,會
明顯感受到口乾舌燥。另外,唾液腺中有很多抗體,有免疫及殺菌功能。
口腔常見問題
齲齒(俗稱蛀牙):
形
成原因是吃完東西後,食物殘渣若未清除乾淨,會附在牙齒表面,口腔中的細菌也會附在牙齒表面繁殖,並分解食物而產生酸,導致牙齒被酸破壞、脫鈣,造成蛀
牙。若僅蛀到牙釉質,牙齒表面會看到一小點黑黑的,此時吃甜食會覺得牙齒怪怪的,此階段若即時發現予以補牙,方法較為簡單;若蛀到牙本質,喝冰水時會感到
酸痛,也還可以靠補牙改善;嚴重時,蛀到牙髓,細菌感染引發牙髓發炎,就必須進行齒內治療、製作牙冠等,「工程」就比較浩大了。
顳顎關節病變:
顳顎關節主管嘴巴的張合、運動、咀嚼、講話,一旦此關節有問題,可能關節運動時會有聲音或嘴巴有可能張不開,影響吃東西、講話等正常功能,應至牙醫處檢查,必要時可接受專科治療。
牙周病:
牙
菌斑與牙結石均會造成牙齦發炎,當發現刷牙時容易流血,極有可能是牙齦發炎或牙周病,建議要每半年定期接受牙醫師清洗牙結石。牙周病嚴重時,牙槽骨會被破
壞吸收,因此,患有牙周病時牙齒會動搖,除了清洗牙結石之外,要特別注意口腔清潔,有時需要透過牙周手術治療。研究顯示,牙周病與口腔清潔有關,並且與身
體免疫力及系統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都可能有相關,因此,有牙周病一定要好好治療。
口腔癌:
一般
口腔潰瘍、破皮,大約1、2週會痊癒,若口腔黏膜發現有白點、潰瘍,且持續存在很久都無法痊癒,就要小心可能是癌前病變,應儘早接受診治。預防之道除戒
菸、戒檳榔外,不妨多利用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提供的口腔癌篩檢,凡年滿30歲以上,且曾經有抽菸、嚼檳榔者,應每2年做1次口腔癌篩檢。
參考文獻:
1。 林輔誼 2011 植牙臨床案例解析演講筆記
2。 黃敬傑 植牙手術及器械介紹
3。 張維仁 人工植牙 里程碑 轉換型基台人工植牙
資料來源:全民健康基金會
印象牙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