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8日 星期日

牙齒也會影響健康

一般人認為牙齒的作用是在咀嚼,所以每當我提出「牙齒是器官」的看法時,許多人都不能理解兩者之間的關聯。

通常我不會做太多解釋,因為在歐美整合醫學領域,早已經將牙齒視為有反射作用的重要器官,而且與其他器官不同的是,它還能夠反應全身的健康狀態;只 要透過環口牙齒的X光片,就可以斷定一個人健康與否,以及罹患疾病的風險。只是在國內,大家還不熟悉這個論點罷了,不過我並不擔心,相信假以時日,「牙齒 是器官」的觀念也會逐漸被大家接受,就像以往沒有人相信從「腸相」可以瞭解一個人的健康,但透過內視鏡看到腸相之後,才知道原來腸相與健康有莫大的關係。

從牙齒看健康的道理也是一樣,不過和腸相不一樣的是,不需要內視鏡,也不用開腸剖肚,一張環口牙齒的X光片,就能讓你的健康狀況無所遁形、一目了然。

曾經有一位從事房屋仲介的年輕朋友來拜訪我。當時我發現他的臉部或手臂會無意識地抽動,可能是受到滿口金屬牙材形成的「電池效應」影響,因此請他張開嘴讓我看看,果不其然,兩邊都是金屬牙。 

有人分別用金、銀牙材補了上下牙齒後,發現晚上睡覺時會有類似「開口笑」的毛病;有人放著缺牙不管,結果兩旁牙齒東倒西歪,生活也忙得東倒西歪;有人齒列不整齊,情緒也是七上八下;有人齒動牙鬆,代表上樑已經鬆動,很可能會影響身體的下盤,只是不知道何時會垮。

牙齒咬合差,代表上樑不正,底下的骨架也會跟著一併歪,當我再進一步觀察這類患者的生活狀況時,發現他們的生活似乎也失去了平衡。因此,牙齒的狀況對照身體的健康,兩者之間可說是相互呼應。齒相佳,食物能成為身體可以吸收的養分;齒相差,代表食物會轉變成危害身體的毒素。

「齒相」不僅左右我們的健康,也影響未來的生活。像是如果多補了幾顆銀牙粉,其中所含的汞毒會傷腎,傷了腎就留不住電解質,身體沒電,體力也會變差,工作不起勁,賺不了什麼錢;即使會賺錢,但因身體狀況差,錢都拿去看病,錢財也留不住。

從體相看吃相
吃的對或不對,自己身體最知道。不只齒相,連體相、淋巴相、臉相也會透露出身體健康與否的端倪。

一旦吃進慢性食物過敏原,我們的身體就會出現破綻,而最常見的是臃腫、鮪魚肚。如果常吃添加了防腐劑的加工食品、有農藥慣性殘留的農作物,那就好像在吸毒 一樣,許多人不明就裡,這些含有毒素的食物照吃不誤,結果出現咳嗽、打噴嚏、流鼻水等毛病,還將這些症狀視為理所當然,認為是感冒或風寒性過敏症狀。

有些小孩經常哭鬧不休,或是活蹦亂跳不安分,怎麼安撫都沒用,其實是食物過敏原在作祟,像是奶、蛋、麵粉製品都是常見的慢性食物過敏原來源。

許多家長會帶好動的孩子去醫院做心智檢查,結果醫師開的處方是利他靈,成分類似安非他命,但家長們不知道這是合法興奮劑,而錯把「安非他命」當成藥給孩子吃,如此一來孩子受到毒素影響,當然更會動個不停!

慢性食物過敏原會對身體產生廣泛性的危害,常吃垃圾食物不僅對身體健康沒有絲毫益處,更會影響到心智發展,不可不慎。



參考文獻:
1。 林俐妏 人工植牙 的牙周考量
2。 陳佳炎 2009 人工植牙面面觀
3。張浩陞 2005 認識人工植牙

資料來源:i-nature

印象牙醫




注意15件會影響牙齒健康的事情

為了讓你的牙齒能跟著你久一點時日,請儘量不要作以下 15 件事。

牙齒是很堅硬的,它們的琺瑯質是身體最堅硬的地方,但也因此很容易被疏忽它們的健康。下面會列出 15 種危害牙齒健康的事情:

1. 不要每餐後就刷牙
一天刷三次牙,早餐、中餐還有晚餐後都刷,這樣看似對口腔衛生很好。但如果真的這麼作,那你可能會把牙齒的琺瑯質給磨掉,原因在於當你吃完東西之後口腔的環境會變酸,這個時候琺瑯質會軟化,而此時如果太勤於刷牙就很容易把琺瑯質給磨掉。
口腔外科醫師 Debra Gray King 醫師:「飯後務必等待 30 ~ 60 分鐘後才刷牙,在這段期間酸會隨著時間而中和而牙齒能再度礦化。」
經常刷牙、刷太用力或是使用硬刷毛的牙刷也可能侵蝕你的琺瑯質。請溫柔地刷牙,並使用軟毛牙刷吧。

2. 忘記使用牙線
牙線能藉由清潔牙齒與牙齦刺激牙齦線之間的位置,並刺激牙齦健康。當你用力刷牙時是否有牙齦出血的情形呢?這是輕微牙齦炎或是牙齦發炎的警訊,若置之不理最後可能導致牙齒掉落。
口腔外科醫師 Jeffrey Gross 醫師:「每當你吃完飯後,你需要刷牙並且用牙線清潔你的口腔。食物與牙齒和牙齦接觸的時間越久越容易發生問題。」(還記得上一個嗎? 飯後請先等個半小時再刷牙。)

3. 忽略檢查
牙醫師建議每六個月檢查一次,不過大多病患並沒有遵守呢(我也是…)。這段時間會讓牙菌斑形成牙垢,這會讓更多的牙菌斑附著在其表面上,並讓牙菌斑更深入牙齦。這會弱化牙齒的支撐結構。
King 醫師:「越早發現問題,就越容易解決問題,而且花費也會少很多。」

4. 把你的牙齒當工具來用
咬碎冰塊與硬糖果、拿牙齒當開瓶器或是咬開洋芋片的袋子等都可能讓你的牙齒產生裂痕或是斷裂。
King 醫師說:「人們有用牙齒去做出野蠻行為的傾向。」她想起一個病患,她總是習慣用牙齒咬住帆船桅杆的繩索。
後來那位女性天然牙齒的下場就是磨損過度,得貼瓷處理才行。找個開瓶器或是剪刀吧,如果你要打開洋芋片的包裝袋,也動動你的雙手吧。

5.  戴上護齒
美國牙科學會(Academy of General Dentistry, AGD)建議許多運動員應該使用護齒。
美國牙科學會在他們的網站上提到:「不管是任何時候,運動員有很多的機會與其他選手或堅硬的表面接觸,因此帶著護齒是明智的選擇。參與籃球、軟式棒球、美式足球、摔角、足球、曲棍球、武術以及如滑板、騎腳踏車的休閒活動等的選手都應該在比賽的時候帶上護齒。」

6. 磨牙
有些人在提重物、感受到壓力或是無聊時會不自覺地咬牙切齒或是磨牙,也有些人是在睡著的時候會如此。牙齒咬緊牙齒可能會使它們磨損,而且還會讓你看起來老了 10 ~ 20歲。
磨牙也會造成蛀牙。Gross 醫師:「除了壓力與骨折外,磨掉最外層的琺瑯質露出牙本質,這很容易導致蛀牙的發生。」如果真的沒有辦法改掉這些習慣,那麼試試護齒。

7. 喝太多汽水、運動飲料與果汁
汽水與運動飲料通常不是含太多的糖,就是太酸了。雖然果汁含有許多的糖,跟跟汽水和運動飲料比起來,它是比較健康的選擇,不過口渴的話,喝水還是比較好。

8. 喝用太多紅酒、咖啡與茶
牙齒表面染色會讓更多的細菌黏附於牙齒上,這可能間接導致蛀牙。
Dish 雜誌的紅酒編輯 – Yvone Lorkin  每年要品嚐數千支紅酒。她在牙齒保健上的花費是同年齡的兩倍以上。Lorkin:「我想當大口的紅酒待在口中時,酸會持續侵襲我的琺瑯質,這也算是一種職業病吧。」
為了減少這樣的問題,建議使用吸管,這樣子液體就比較不會沾到牙齒了。

9. 經常牙齒美白
長期牙齒美白或是沒有好好遵循醫師只是可能導致牙齦不適,而且會增加牙齒敏感性。抗敏牙膏可能對此有幫助。
如果你有敏感性牙齒、牙齦炎或琺瑯質受損,你的牙醫師可能不會建議你進行牙齒美白。

10. 常喝瓶裝水
大多瓶裝水的氟化物含量很少或沒有,而大多家中的過濾系統會過濾掉大部分的氟化物。飲用添加氟的自來水是預防與對抗蛀牙最符合成本效益的方法。

11. 舌環
舌環會持續磨損門牙,很快就能使門牙失去。

12. 暴食症
暴食症的特點就是猛吃與嘔吐,由於胃酸的侵蝕它會產生明顯的牙齒問題。

13.  藥物濫用
甲基安非他命(crystal methamphetamine)是非法且非常容易上癮的毒品,會為你的口腔帶來嚴重的浩劫。使用者通常會很渴望含糖的食物與飲料、咬緊牙關而且有口乾的情形,而這些都是容易導致蛀牙的因素。

14. 長期使用某些合法藥物
口服避孕藥改變女性的荷爾蒙平衡,並可能導致慢性 牙周病 。 一旦她們停藥,藥物帶來的損害通常會停止。
此外,有些非處方的感冒糖漿含有許多的糖,而抗組織胺可能導致口乾,由於唾液能保護牙齒,因此口腔中唾液太少會導致蛀牙。」

15. 抽煙
抽煙對牙齒與牙齦有不良的影響。煙漬讓牙齒更容易被細菌影響。抽煙也是牙周病、牙齦炎以及骨疾病的危險因子。
「煙阻礙牙齦組織維持健康與對抗某些致病菌的能力。六十歲以帶 假牙 的人當中有一半以上是癮君子。」



參考文獻:
1。 陳敏傑 潘惠玲 陳朝寶 朱毓仁 為人工 植牙 打造一個良好的地基
2。 張維仁 人工植牙里程碑 轉換型基台人工植牙
3。 廖榮彥 2008 Bicon 植牙系統簡介

資料來源:nutrinote

http://www.dentalimplant.net.tw/seo_news/News_Detail.asp?News_ID=199&News_Class_ID=&Page=1





2014年9月21日 星期日

粗略了解牙周病

牙周病常發生於 35 歲以上的中壯年族群,台灣成年人,90%以上或多或少都有牙齦炎或牙周炎的問題。如果發病之初,沒有進一步防範和矯治,牙周組織的破壞常讓人變「無齒之 徒」,因其造成牙齒動搖、牙齒脫落的緣故。而牙周病的早期症狀包括口臭、牙齒動搖、牙齦紅腫、刷牙流血、牙齒位置偏移、牙齦退縮、牙齒變長。有以上症狀時 即須盡早就診,接受檢查及治療。牙周病發生後若未診治導致嚴重度增加,更會造成口腔中局部或廣泛性缺牙,而伴隨牙周病產生的牙齦退縮、齒間乳突喪失,會造 成牙縫變大或牙根暴露,並形成美觀及口腔衛生維持上的困擾。

不只影響美觀與口腔,牙周病也會影響全身健康。根據統計,罹患牙周病的患者得到心肌梗塞與中風的機率可以是一般人的 2~3 倍。大多數研究報告發現,牙周病和心臟病之間有明顯的正相關,牙菌斑中的牙周致病菌所引發的發炎反應及其釋放的炎性物質,可能導致血管有動脈粥狀硬化的病 理改變,而牙周致病菌也可能經由入侵牙齦造成菌血症,影響血小板凝集機制,進而形成血栓性栓塞,造成心肌梗塞及腦中風。

此外,孕婦若有嚴重牙周病,發生流產、早產或新生兒體重過輕的機率是一般口腔健康良好者的 7~10 倍。原因可能是牙周發炎會釋放出有毒的化學介質,若通過胎盤可能會影響胚胎發育或促進子宮收縮。現代文明病越來越多,而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本身除了是牙周 病的高危險群,牙周病也會讓糖尿病更惡化,形成惡性循環。糖尿病同時合併有牙周病,會讓牙周炎造成的組織破壞度更快,也更容易失去牙齒。

為了守護全身健康和生活品質,積極面對牙周病的治療是必需的態度。而牙周病的治療通常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牙結石清除與牙根表面的整平,經過基 本清潔治療後,第二階段針對仍有深牙周囊袋及牙周組織發炎情形的牙齒,進行手術性治療,如牙周翻瓣手術、牙周再生手術等。等到全口牙周組織沒有明顯發炎, 患者也能維持良好口腔衛生時,才能進入第三階段治療,也就是咬合重建期,對缺牙區做補綴物修補,利用固定假牙、活動假牙或人工植體重建缺損咬合,對於咬合 不正的病患,甚至會建議先矯正評估及治療,再考慮選擇補綴物製作。最後的第四階段,也是最重要的環節,就是患者必須依個人口腔狀況,遵照醫師建議定期回診 保養(通常三個月至半年需回診一次) 。

牙周病人若合併有咬合不正或缺牙問題,究竟適不適合 人工植牙 或矯正?其實大部份的病例都需要經過第一階段牙周基本治療、第二階段牙周手術治療後,才能給予客觀的評估及判斷。大部分病患只要牙周組織恢復健康,本身口 腔衛生習慣維持良好,多能順利進行矯正治療或人工植牙的手術。但若病患有牙周病,卻不進行牙周病的前兩階段治療,或牙周病治療結束後無法遵照醫囑,維持良 好的刷牙習慣,此時逕行矯正治療或人工植牙,因為潛在感染的可能,以及牙周組織的支撐不足,很有可能會造成花了高額自費治療,卻反而苦嚐治療失敗的慘痛結 果。

進行矯正治療或人工植牙進行前,需要納入考慮的因素包括患者口內齒槽骨及口內軟組織的條件、患者年齡、身體狀況、對咀嚼功能需求、對牙齒美觀的需求、對假牙的期望以及經濟因素等。這些因素先有妥善評估,才能確實訂出符合病患本身需要的治療計畫及方式。

該如何預防牙周病的發生呢?日本牙醫界有所謂「8020」的目標,也就是說希望每個人都了 80 歲都還能至少有 20 顆健康的牙齒,可見得口腔保健做得好,不見得每個人都會「老掉牙」的。我們能做些什麼來維持口腔健康呢?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正確而規律的刷牙囉!牙周病主 要致病因素為牙菌斑沒刷乾淨,而對於發生率高的牙周病,為了減少牙菌斑的累積及其內細菌的增生,每天至少要有 2~3 個時段要做好確實的口腔保健。

標準的口腔保健,除了要能靈活運用牙刷外,牙線更是絕對不能少的清潔工具,對於牙縫日益變大的人,牙間刷也是個不可或缺的潔牙利器。三種工具交替使用,每次刷牙時間至少要 15 分鐘才算及格。千萬不
要有利用漱口水或嚼口香糖就能維持口腔衛生,常保口氣清新的錯誤想法呦!

牙周治療及咬合重建,對牙周病患是漫長的煎熬,對醫師群的協同治療也是極大的挑戰。耐心配合治療,選擇專科醫師群為您評估治療流程,相信能讓您笑得更有自信,吃得更開心。



參考文獻:
1。 張浩陞 2005 認識人工植牙
2。 鄭偉立 2005 牙科新知~談人工植牙
3。 陳健誌 人工植牙在牙科治療計畫中之影響

資料來源:台大醫院 健康電子報

http://www.dentalimplant.net.tw/





選對良好植體才能確保安全

熱門 植牙 當心植體周圍炎,由於人工植牙的植體為鈦合金,不像自然牙有神經血管,植體對於病菌的抵抗力較差,比自然牙更要注重保養、清潔。

花了幾十萬植牙,就可一勞永逸嗎?事實上,人工植牙注重術前的評估及診斷,並審慎選擇適合植體,植牙後,更要重視牙齒的清潔及保養,否則植體周圍炎上身,牙齦紅腫、流血、化膿,嚴重者,可能會面臨植體掉落(掉牙)、拔掉植體(拔牙),甚至無法再植牙的窘境。

未回診保養,易患植體周圍炎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口腔醫學研究中心 牙周病 科主任醫師表示,植牙後,病患沒有落實口腔清潔及定期回診保養,導致牙菌斑附著在植體表面,時間一久,就會出現植體周圍組織紅腫、流血、化膿、植體動搖、齒槽骨萎縮、植體脫落等類似牙周病症狀,因此,植體周圍炎又稱植體的牙周病。

依據統計,植牙後沒有回診的病人,罹患植體周圍炎的機率是有回診病人的5倍以上如果沒有好好清潔、做好牙周病之控制者,日後罹患植體周圍炎的機率,比有做好牙周病控制及清潔者高出120。

外界常見許多植牙相關的術語,五花八門,這些植牙手法如下:

1.骨整合式人工植牙:是最常見的植牙手法。拔牙後一段時間,待拔牙傷口癒合後,將釘狀或柱狀的植體植入,等待植體和骨產生骨整合,大約需要8週以上的時間,待骨組織與植體結合穩固,可以承受 假牙 的力量,才在牙根上裝假牙。

2.立即植牙:一拔牙後就植牙,可縮短病患等待植牙的時間,但有條件限制,也就是病人的齒槽骨的質與量要夠,牙齒的地基要穩定,且並不是人人適合。

3.微創植牙:在植牙部位開4毫米寬的開口,不用在牙齦上切一道很長的傷口,即可進行植牙。由於每人的齒槽骨型態不一樣,在微創植牙前,最好進行電腦斷層掃描,讓植牙更安全。

4.多合一植牙:不管是二合一、三合一、五合一植牙,原理都相同,也就是醫師在幫病人植牙的同時,順便補骨。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這種多合一的植牙方式,建議病患在植牙前,先進行電腦斷層掃描,確定有骨本,才可施行多合一的植牙。

植牙後保養很重要

白石牙醫診所院長李偉明醫師表示,植體沒有神經血管,對病菌的抵抗力差,更需要保養、清潔,為幫助病患植牙後落實植體的清潔保養,診所醫護人員都會以電話 或手機簡訊的方式,提醒病患定期到院追蹤、保養牙齒,維護牙齒的健康。一般牙科醫療院所在和病患簽訂的手術同意書中,也明訂病患要遵守術後保養及清潔的義 務。

主任表示,一旦罹患植體周圍炎其治療方法類似牙周病治療,治療步驟如下:

1.金屬性的植體不能用洗牙機洗牙,只能用塑膠結石刮刀去除牙垢、牙結石。

2.然後用氣動式研磨器械、浮石拋光、橡皮模杯等拋光、打亮植體表面,讓牙菌斑不易附著。

3.利用雷射光纖針對植牙體死角部位,再一次清潔。

4.服用抗生素。

5.情況嚴重者,開刀割開牙齦進行引導骨再生等植體周圍骨手術。

6.若嚴重到必須移除植牙,則在移除後重新補骨,之後評估再一次植牙的可行性。

成功植牙,展現美觀自信

院長兩年前幫一名罹患早發性牙周炎的42歲女性病患裝戴臨時活動假牙,沒想到,原本預計兩個月後要重新評估的臨時活動假牙,一戴就是兩年,去年,這位女性不小心咬斷了臨時活動假牙,只好到牙醫診所報到。

院長描述,該名病患正值事業巔峰期,經常要陪長官應酬,外出要顧門面,但光使用臨時活動假牙,只顧及美觀卻遺漏了健康,原因在於臨時的活動假牙,無 法承受較大的咬合力量,該女病患無法咬太硬的食物,吃蘋果、芭樂都必須要切成小薄片。李院長再取得病患的同意下,決定幫她採用氧化鋯材質植體進行植牙,氧 化鋯除適合前牙美觀也較不易引起植體周圍炎,病人自此恢復牙齒美觀、健康與自信。

近年牙醫界提倡「牙齒美學」,成功的植牙需要結合精湛的植牙技術及優良植體品質,重塑完美貝齒,如此開口便自然呈現微笑美感,還你自信燦爛的笑容。



參考文獻:
1。 吳宛霖  2007 認識植牙
2。 陳敏傑 潘惠玲 陳朝寶 朱毓仁 為人工植牙打造一個良好的地基
3。 廖榮彥 2008 Bicon 植牙系統簡介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dentalimplant.net.tw/seo_news/News_Detail.asp?News_ID=197&News_Class_ID=&Page=1





2014年9月14日 星期日

牙齒保健的正確觀念(二)

說到蛀牙,是大家最擔心的口腔疾病,應該要如何預防與治療?

有些人天生容易蛀牙,已經很努力潔牙了,只要一點點鬆懈,就又開始蛀牙。

蛀牙的原因很多,可能跟牙齒結構有關。幼兒牙齒剛萌發時雖然大小已經固定了,但其實琺瑯質與牙根還沒成熟,琺瑯質會持續吸收口腔內的鈣離子,在牙齒 表面形成結晶,例如吸收牛奶內的鈣,如果這時牙齒有塗氟,也會吸收氟離子,這些物質逐漸在口腔內被牙齒吸收,牙齒會比較堅硬,較不易蛀牙。

兒童牙科醫師建議,小孩在3歲之前最好接受牙齒塗氟;等恆牙第一顆大臼齒(6歲牙)長出來時,請醫師用窩隙封填劑將有凹洞的牙齒咬合面封填起來,因為牙刷清潔不到,最容易蛀牙。

有些人的琺瑯質天生就鈣化得很好,可能在母體胚胎孕育牙胚時,營養攝取很充分,天生較不會蛀牙。也跟唾液成分有關。唾液能對牙齒產生自清作用,所謂滾石不生苔,如果口水分泌量足夠,不停在口腔內流動,牙菌斑較不容易黏附在牙齒表面,如果天生唾液分泌少,就容易蛀牙了。

這也是為什麼頭頸部癌症病人接受放射線治療,唾液腺因而受到傷害,口水分泌減少後,會產生猛暴性齲齒的原因。

如果每天認真刷牙、使用牙線仍然蛀牙,很可能是沒有把原先蛀牙處清理乾淨,引發蛀牙的菌還躲在牙齒內,細菌仍會繼續往下鑽,時間久了,牙根也會蛀牙。

這時必須改變治療策略,除了使用傳統填補方式、氟膠,或許可改用假牙包覆,或使用高濃度氟漆塗在容易蛀牙的牙縫內,氟漆黏附在牙齒表面,不容易被沖掉。

家中有過敏兒的家長擔心,孩子經常牙黃黃的,是否跟使用氣管擴張劑有關,需要洗牙嗎?

很多過敏兒經常使用口呼吸,嘴巴微張,牙齒琺瑯質缺乏唾液滋潤時,比較容易被染色,因為唾液對牙齒具有殺菌與清潔的作用。

染色分成內生性與外生性,外生性的染色像是喝咖啡、茶或抽菸,食物色素容易卡在牙齒表面;另外腸病毒流行期間,口腔黏膜容易破,耳鼻喉科醫師經常會 幫小孩子塗一種用藥,如果塗的時候沒有跟牙齒隔開,會造成牙齒表面燒灼,形成一點一點黑黑的像是污漬狀,這屬於藥物性的外生性染色。

另外,小朋友在牙齒發育期間,也會因為吃某類藥物(例如四環黴素)而讓牙齒黃黃的,這稱為內生性染色。

因為食物造成的外生性染色,可藉由認真、正確刷牙把色素刷掉;如果是因為吃了抗生素導致內生性染色,就無法透過刷牙清除,必須找牙科醫師處理,「但不見得需要洗牙」。

澳洲有篇研究論文指稱漱口水因為含有酒精會致癌,消息一出,令許多人對漱口水望之怯步。

不過,許多牙醫師對這份報告持保留態度,因為無法確認罹癌是由酒精引起的。

姑且不論是否會致癌,單就牙齒保健而言,首先要了解,漱口水無法清除牙菌斑,所以無法取代刷牙、無法預防牙周病,除非使用含有氯己定(chlorhexidine)成分的漱口水,才可有效抑制細菌生長,但缺點是,會讓牙齒染色。

一般漱口水含有酒精,萬一口腔內有傷口,會很痛,且容易對酗酒者誘發喝酒的慾望,如果習慣使用漱口水讓口氣清香,「可使用不含酒精的漱口水,」醫師建議,偶爾用用即可。

國外甚至研究指稱,有些漱口水會暫時改變口腔內微生物菌種。

尤其一般漱口水內含有抗生素,會破壞口腔內好、壞菌彼此和平共處的生態系統,例如將口腔內100萬隻的菌驟減至10萬隻,可能殺掉保護口腔內的好菌,「等於把維持口腔健康的第一道防線給破壞了」。

用更明顯的例子吧,曾經有個朋友,為了避免牙周病復發,每天照三餐使用漱口水,結果牙齒仍然一團糟,朋友不解,難道這樣還無法預防牙菌斑孳生嗎﹖

「當然不行,牙齒內都長黴了,」過度使用漱口水,嚴重破壞口腔生物菌種,好菌壞菌被殺得片甲不留,最後只剩黴菌繼續孳長。

如果從預防齲齒觀點,可每週使用含氟漱口水一次,以增強牙齒抗蛀能力,「但如果已經每天使用含氟牙膏,含氟漱口水就不是必需品了,」但如果是剛萌出新牙的嬰幼兒,還無法使用牙膏時,可使用紗布沾兒童專用漱口水擦拭牙齒。

此外,也要多加注意小孩子的牙齒狀況

◎嬰幼兒期(0~6歲):每2~3個月檢查一次。
檢查重點:有沒有奶瓶性齲齒、顏面與咬合發育是否良好、有沒有不良的口腔習慣例如吸手指、吸奶嘴,容易影響牙齒萌發。
◎學齡童(6~12歲):每3~6個月檢查一次。檢查重點:齲齒與換牙狀況、顏面發育、有無不良的咬合與口腔習慣、牙齦是否良好,以避免引發青少年型牙周病。
◎青少年期(13~15歲):每6~12個月檢查一次。檢查重點:有沒有齲齒、牙周病與咬合不良。
◎成年人:每6~12個月檢查一次。檢查重點:有沒有牙周病、缺牙、假牙使用狀況與口腔腫瘤檢查。
◎老年人:每6個月檢查一次。檢查重點:牙周病、缺牙、假牙使用狀況、口腔腫瘤檢查以及有無牙根齲齒。

除了含糖飲料,還有哪些食物容易蛀牙?

▓糖果類:巧克力、口香糖、麥芽糖、棒棒糖、花生酥、太妃糖
▓糕餅類:甜甜圈、冰淇淋、蛋糕、蘋果派、夾心餅乾、鳳梨酥
▓飲料類:可樂、汽水、加味果汁、調味乳製品、運動飲料
▓其他:果醬、蜂蜜、花生醬

※建議取代食品:起司片、蘇打餅乾、三明治、葵瓜子、原味爆米花、海苔、包子、低糖分飲料、無糖分口香糖。

◎正確刷牙的方法
刷牙的方法有很多種,不論用哪種方法,只要能徹底刷乾淨即可。目前口腔衛 生教育仍以改良式貝式刷牙法當作刷牙指引:
步驟1:將牙刷放在牙齒與牙肉交接處的牙齦溝呈45度角。
步驟2:刷毛覆蓋住牙齒表面,慢慢刷向咬合面,水平短距離移動,每次約2~3顆,來回刷約15下。
步驟3:刷牙就像拖地,要有順序,否則容易忽略某塊區域,久而久之就 容 易蛀牙,例如從上顎右邊到左邊,再回到右邊,來到下顎,再從右邊刷到左邊。

◎正確使用牙線的方法
步驟1:先拉出約45公分長的牙線。
步驟2:牙線兩端固定在兩手中指的第二指節。
步驟3:雙手食指與拇指交互使用,將牙線拉入每個牙齒的鄰接面,輕輕刮除牙菌斑。

請記得,每個牙縫都有兩個鄰接面要清潔,每清潔完一個齒縫,就要換一段新的牙線。




參考文獻:
1. 張浩陞 2005 認識 人工植牙
2. 鄭偉立 2005 牙科新知~談人工植牙
3. 陳佳炎 2009 人工植牙面面觀

資料來源:知識(Konwledge)與智慧( Intelligence)天地

印象牙醫診所



牙齒保健的正確觀念(一)

大家認為一天該刷幾次牙?一般都是認為三餐飯後吧!甚至有人只有早晚兩次,但是醫生證實一天吃幾次,就刷幾次,且吃完東西5分鐘之內就須刷牙。

希望這個答案沒有嚇到你。

口腔內的細菌多到嚇人,健康的牙齒牙齦溝約有103個細菌,牙齒表面約有109個,如果有 牙周病 ,單一顆牙齒就有1011個,而目前分子生物學已經確認口腔內的菌種高達700多種。

不論是造成蛀牙或導致牙周病的細菌,繁殖力都很強。食物殘渣停留在口腔沒多久就開始發酵,變成培育細菌的養分,當口腔中的細菌被糖蛋白成分所吸附,黏在牙齒上,這就是牙菌斑,在牙齒表面與縫隙內逐漸演變成薄膜狀的菌落,而這也是將來得到牙周病的主因。

根據醫學報告,酸鹼值5.5以下的食物在口腔停留5~10分鐘就開始發酵,對牙齒產生酸化(脫鈣)作用。當琺瑯質慢慢被酸化,一段時間後,表面會失 去光滑而變成白白的片狀,「這就是蛀牙的前兆,如果持續不注意口腔清潔,經過一段時間,牙齒就蛀個洞了。」但是如果加強潔牙及氟化物使用,琺瑯質也會再次 鈣化恢復健康。

也因此,牙醫師們不斷提醒,只要吃完東西就要立刻刷牙,「就像吃完飯要把碗洗起來,誰敢拿還沒洗的碗盛飯來吃呢」。

為了避免整天刷牙刷不停,甜食可跟著正餐一起吃,吃完立刻刷牙,「不要整天都在吃東西,尤其是零食」。

正確刷牙很重要,不論是否使用貝式刷牙法,都必須至少花3分鐘,才能將全口牙齒徹底清潔乾淨。尤其睡覺前的潔牙最重要,因為睡覺時唾液分泌少,如果沒有刷乾淨,容易蛀牙。

而牙刷應該要怎樣挑選?什麼時候更換?走一趟藥妝店或大賣場,各式各樣牙刷掛滿半面牆,刷毛分成超軟、軟、中軟、硬毛;刷頭更不用說了,有規規矩矩的平整頭、波浪頭、前凹後凸頭……教人眼花撩亂,不知從何選起。

挑選時建議回歸基本面,不要被花俏的設計沖昏頭,應以自己的口腔大小為準,以一次可刷2〜3顆牙為宜,刷頭不應太大,刷毛則以軟硬度適中為宜。

如果剛做完牙周病手術,最好使用超軟毛牙刷,才能保護脆弱的牙齦。

有些人擔心感冒期間,病毒會殘存在牙刷上,於是產生了該不該更換牙刷的疑問,牙醫師們異口同聲表示,感冒後不必換牙刷。不論有沒有感冒,口腔內細菌量多,「一旦刷牙就會附著細菌」。

需要更換牙刷可把握三大原則:

1.從牙刷背面看,如果已經看到刷毛岔開外翻,表示刷毛很蓬鬆了,就是必須更換。

2.即使刷毛沒有外岔,但已經使用了6~8週,仍需更換。

3. 刷毛底部若有髒東西沉積,就需更換。

再來大家一定知道電動牙刷吧!真的有需要用到電動牙刷嗎?如果每天認真且正確刷牙、使用牙線或牙間刷,就能保持口腔清潔,不一定要使用電動牙刷。

電動牙刷是個旋轉面,而牙齒是弧形,每次接觸時只有幾個點而已,需很有耐心把每個點都刷乾淨,如果很有耐性一個點一個點慢慢刷,那用一般牙刷也可以刷得很乾淨。

不過,有些人手力較不足、肢體上不太方便或戴矯正器,電動牙刷就相當有幫助,尤其使用具音波震動的電動牙刷,清潔效果佳。

台大醫學工程研究所曾針對電動牙刷與一般牙刷進行研究,結果指稱,音波震動的電動牙刷因為震動頻率高,清潔效果勝於一般牙刷,這項研究發表在《醫學與生物工程期刊》。

使用電動牙刷有個前提,不能減少刷牙的次數與時間,醫師提醒,使用電動牙刷至少須設定2分鐘,刷完後,仍需使用牙線。

說道牙線、牙線棒與牙間刷,應該是要怎樣做搭配?美國牙醫學會與中華民國牙周病醫學會都認定,牙線是清除牙菌斑最有效的工具。

牙刷雖然能清潔牙齒的頰面、舌側與咬合面,卻無法伸入牙齒與牙齒之間的鄰接面,偏偏這裡是牙菌斑最喜歡躲藏之處,最容易蛀牙。

為了避免蛀牙、牙周病,吃完東西刷完牙後記得使用牙線。使用牙線要溫柔些,避免牙齦受傷。

相較於牙線,牙線棒的效果較差,不受醫界青睞,因為牙線棒的線很短,必須多次更換才能將全口牙齒清潔乾淨,且拉扯過程很容易傷到牙齦。

至於牙間刷,近年來隨著齒顎矯正風氣日盛,愈來愈多人使用,坊間也有各種尺寸設計。

究竟牙間刷能不能取代牙線,「不能,」牙科醫師直截了當回答,「因為刷的作用部位不一樣。」

牙線能清除牙齒與牙齒之間的鄰接面,牙間刷進不去;牙間刷則擅長清潔牙縫較大的區域,尤其如果有牙周病,隨著牙齦萎縮導致部份牙根裸露,牙根的鄰接面出現凹陷,單用牙線很難清除乾淨,牙間刷卻能小兵立大功。

不過,使用牙間刷務必慎選刷毛,以自己的牙縫大小來決定刷毛粗細,如果放不進牙縫,千萬不能硬塞,以免傷害牙齦。

至於牙膏的選擇性也是超級多樣化的,敏感性牙齒又應該要注意什麼?牙齒敏感的原因是牙齦萎縮或琺瑯質流失造成牙本質暴露,抗敏感牙膏除了可清除牙菌 斑,還能降低牙齒神經的敏感性,通常使用四星期以上效果才顯著。長期使用,目前並無研究報告顯示會降低免疫力。「抗敏感牙膏與免疫無關」。

目前市面上牙膏種類繁多,可根據個人需求選擇抗敏感或美白牙膏等等。

如果為了防齲,應選擇含氟牙膏,不論一天刷幾次牙,建議一天使用含氟牙膏兩次,「尤其睡前使用,效果最好」。

此外,使用牙膏的量不必多,大約一個豌豆大,擠在牙刷刷毛中央即可。

許多牙醫師紛紛表示,只要刷牙方法正確,即使不用牙膏也能將牙齒刷乾淨,清除牙菌斑。

牙膏能增加刷牙過程的樂趣。因為添加了芳香劑、清潔劑與研磨劑,讓刷牙時充滿香味,且小泡泡可以包覆食物殘渣,較容易清除,研磨劑可幫助清除牙菌 斑。更且,添加氟化物的牙膏能預防蛀牙,當琺瑯質吸收了氟,可形成比較堅硬的結晶,較能抵抗細菌的酸化,也會促進脫鈣的牙齒再鈣化。

至於該不該用鹽巴刷牙?

早期很多人刷牙次數少,牙菌斑嚴重堆積,產生牙結石,經常抽菸也容易讓牙齒堆積菸垢、結石多,沾鹽巴刷牙,感覺好像可以刷掉結石,這是因為鹽巴顆粒較粗糙,摩擦力大。

但是,太用力反而會摩損牙齒,傷害牙齦,如果實在對鹽巴情有獨鍾,建議用鹽水刷牙即可,不要直接沾鹽巴往牙齒上拚命刷。

「如果刷牙刷得很乾淨,不需使用沖牙機,」醫師認為,沖牙機能沖掉食物殘渣,無法完全去除牙菌斑,所以不能取代刷牙。

如果想更徹底潔牙,在刷牙、使用牙線之後,仍可把沖牙機當作輔助工具,兼具按摩牙齦。

使用時要留意,沖水的力量不要過大,正確應該朝牙齒噴水,避免直接往牙齦溝(牙齦與牙齒之間的縫隙)沖,否則容易引發牙齦組織剝離。



參考文獻:
1. 張浩陞 2005 認識人工 植牙
2. 鄭偉立 2005 牙科新知~談人工植牙
3. 陳佳炎 2009 人工植牙面面觀

資料來源:知識(Konwledge)與智慧( Intelligence)天地

http://www.dentalimplant.net.tw/seo_news/News_Detail.asp?News_ID=195&News_Class_ID=&Page=1




2014年9月8日 星期一

小孩的口腔保健 首重蛀牙

綜觀所有的牙疾,蛀牙與牙周病是口腔的兩大慢性病。一般而言,小孩時蛀牙問題多,隨著年齡增加,蛀牙減少,牙周病相對增多。嬰兒6個月開始會冒出第 一顆乳牙,直到2~3歲會長完20顆乳牙。在6歲長出恆牙前,稱為「乳牙齒列期」,此時期除了要讓孩童少吃甜食、減少不良口腔習慣,如吸手指、含奶瓶、奶 嘴外,家長更應幫助孩童刷牙,定期做口腔衛生檢查。

大約6歲時,孩童會長出第一顆恆牙,同時乳齒會慢慢脫落,被恆齒取代,一直到12歲才會完全換牙,因此6~12歲稱為「混合齒列期」。這時期的口腔檢查重點是換牙時有無齒列不整的狀況,另外,學齡階段的孩童愛吃甜食,容易引起齲齒,也應注意。

楊湘解釋,造成蛀牙需要充分的條件:即細菌、食物及時間。只要勤潔牙,降低細菌數目及食物附著在牙齒的時間,便可減少蛀牙。有些人「天生麗質」,牙齒鈣化較好,唾液量也較多,唾液中的免疫球蛋白可抵抗細菌,所以他們雖未特別勤於潔牙,但較不易蛀牙。

▓ 青壯年就得開始提防牙周病
12~18歲的青少年時期,所有牙齒皆已換為恆齒,如有咬合不正或齒列不整的情況,則需要矯正治療。青壯年時期較易發生智齒發炎,國內不少嚼食檳榔的青壯年人口,還經常發生牙齒磨損與口腔黏膜病變等問題。

此外,青少年與青壯年也都受到牙周病的威脅。傅鍔表示,正常人口中有多達500多種細菌,主要分蛀牙及牙周病兩種不同的細菌族群,有些人較易蛀牙, 有些人則年輕時很少蛀牙,但年過40歲,齒牙動搖,兵敗如山倒,連做假牙都很困難。抽菸、熬夜、糖尿病、心臟病、白血病,都會讓牙周病的破壞增加。

牙周病是牙齒周圍的結締組織、骨骼以及牙齦受到細菌侵害的疾病,簡單而言,是一種病菌破壞牙齒結構,造成牙齒地基流失的疾病。呂炫堃初估,國內約 80%的人有牙周病,可分牙齦炎(牙齦紅腫流血,由口腔衛生不良或其他內分泌問題造成,以牙周基本治療即可控制)及牙周炎(包括齒槽骨及結締組織已遭破 壞,基本治療外可能還需要開刀)。

牙周病沒有特別明顯的症狀,如果有,也是「上火」。傅鍔表示,一般人也許根本不在意,所以大部分人都不曉得自己有牙周病,等到會痛,齒牙動搖無法吃東西時,已經到牙周病末期。

一旦被牙周病菌感染,乳牙、恆牙都會被破壞,甚至連「植牙」也要遭殃。因為牙周病菌會破壞齒槽骨,而「所有的假牙都需依靠真牙,人類的第三套牙─『植牙』也需要依靠齒槽骨」,因此牙周病患者要比正常人投資更多時間潔牙。

台北榮民總醫院曾做過調查發現,65歲以上的人,80~90%有輕重不等的牙周病。但是,牙周病不是老年人專利,年紀輕的人也可能是牙周病患者,由年齡可分青春期、急速進行性及成人型牙周炎。

▓ 青春期牙周炎
一項全國15~19歲的牙周病變調查,發現將近有0.6%的年輕人患有程度不等的牙周炎,呂炫堃提醒,青春期若已發現牙周囊袋、刷牙時自發性流血,就要接受牙醫治療,接受全口X光檢查,檢查骨頭是否已遭破壞。此類牙周炎為早發性,但許多人到18、19歲才注意到。

▓ 急速進行性牙周炎
「急速進行性牙周炎」偏好女性,大多發生在25~35歲之間。患者有中度牙周炎,口內60~80%的齒槽骨已被破壞,齒牙動搖,部分病人甚至需要全 口拔牙,一夕間臉形大變,對病人心理造成很大衝擊。根據呂炫堃的經驗,「急速進行性牙周炎」一半與遺傳有關係,大多發生在多產的家庭,還好盛行率不高,這 些年輕女性可能在青春期就有牙周炎,但早期並未發現。

▓ 成人型牙周炎
「成人型牙周炎」通常先做基本治療,在牙周病變處上麻藥,用手動或器械的方式把牙根表面的牙菌斑、牙結石整平,以提供周圍的軟組織好的附著面。基本 治療後,紅腫的牙肉會消退,牙縫會愈來愈寬鬆。有些人治療後牙齒會對冷熱較敏感,呂炫堃表示,這種敏感現象約6週就會消失,不需積極處理。基本治療後需再 評估有無進行牙周病手術的必要性。牙周基本治療、牙周病手術及拔牙三者,健保皆有給付。

▓ 「壓力型牙周病」
雖然學理上分類尚無壓力型牙周炎,呂炫堃說:「壓力也與牙周炎有關。」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實驗發現,中年人因為婚變、老年人因為喪偶而讓牙周 病變得更嚴重。壓力大的行業,如外科醫師、律師、電子新貴等,由於長期處在壓力下,不但免疫功能降低,又容易忽略口腔衛生,導致牙內細菌坐大,牙周狀況便 會比較差。他解釋,所謂的「火氣大、牙齒浮動」,其實是牙周炎組織破壞爆發的感覺。這時要增加刷牙時間,「絕不可一把牙刷行遍天下,要注意牙縫的清潔,使 用牙線及牙間刷」。

他也強調,牙周病是可以治療的,而且要以全口做治療計畫。當牙齒仍具備適當條件時,可利用高科技(如再生膜、移植齒槽骨),讓病人失去的牙周組織再生回來。如須拔牙,仍可利用植牙,恢復幾近年輕時期的咀嚼功能,包括對食物的感覺,但這些都需自費。

「現代人在口腔健康方面是比較幸運的,國內牙周病臨床的治療成效甚至比歐美略為進步。」呂炫堃表示,即便如此,「忽略牙周健康,將來在中老年時要以相當長的治療時間與預算,才能換回牙周的健康及牙齒失去的功能。」

隨著年紀漸增,口腔問題也跟著不同,老年人常見的口腔問題,以牙齦萎縮、牙齒磨耗與牙齒掉落缺損為主,因此假牙的選擇與製作是一個重點,特別要注意的是,老人常伴有全身性的疾病,導致免疫力差、抵抗力差,造成口腔機能下降、傷口癒合力差,因此治療須採取保守治療。

時時捍衛口腔健康才能省荷包
想要擁有一口潔白健康的牙齒,傅鍔表示,找個好醫師固然重要,當個好病人更重要,除了至少每半年做一次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別等到牙痛才去看 醫生之外,如能將治療提前至預防,就可以節省無數的時間及金錢。他並舉電影「麻雀變鳳凰」中,茱麗亞羅勃茲在浴室使用牙線的情節,語重心長地說:「美國風 塵女子對口腔健康的注重超過台灣的碩士、博士。」他期待正確的口腔衛生能早日普及化、全民化,因為唯有「做一個健康的口腔保健者,才是最節省經費的好辦 法。」

以下,我們策劃了6個捍衛存款的對策,要教你如何從小毛病察覺牙疾,把看牙當投資,及提供齒列矯正、牙齒美白的擇醫指南及保養須知,期望能作為你打造健康貝齒的利器,讓荷包滿滿,也讓牙齒宣誓效忠,不離不棄。

牙齒不好表示缺鈣?
台大醫院牙科部一般牙科主治醫師楊湘指出,以台灣的營養水平而言,很少人因缺鈣而牙齒不好,大都是口腔衛生習慣不良導致。

乳牙鈣質主要決定在母親懷孕及寶寶發育時,一旦長出,鈣質就不會再流失,但是要注意的是,牙齒剛長出的1~2年間,鈣化還不完整,最容易蛀牙;在恆牙長出的6~12歲間,是蛀牙的高峰期,建議小朋友每3~6個月檢查一次。

國防醫學院牙醫學系主任暨牙醫科學研究所所長,也是三軍總醫院牙科部主任傅鍔呼籲,應加強牙科的公共衛生教育,例如美國已有許多州在飲水中加氟,讓年幼的小孩在牙齒琺瑯質形成的過程中,吸收微量的氟,降低鈣質溶解在酸中的能力,從促進牙齒結構的改變,來降低高蛀牙率。



參考文獻:
1。 陳敏傑 潘惠玲 陳朝寶 朱毓仁 為 人工植牙 打造一個良好的地基
2。 張維仁 人工植牙里程碑 轉換型基台人工植牙
3。 廖榮彥 2008 Bicon 植牙系統簡介

資料來源:大家健康雜誌

印象牙醫





做好牙齒保健 別讓蛀牙花掉你大量金錢

你每天花多少時間刷牙?你還記得上次洗牙的時間嗎?

你可知道蛀掉一顆牙,光套牙套就要8千, 植牙 更高達8萬,而看似火氣大的 牙周病 ,更是不分年齡,會讓你一夕間成為無齒之徒,為此付出百萬元代價。

一名吃檳榔吃了幾十年的菜販,因為牙齒疼痛到醫院治療,才發現28顆牙齒許多已經爛掉。不少人視牙痛為小毛病,甚至不當一回事,所謂「牙痛不是病」,一直等到「痛起來要人命」,才被迫躺在就診椅上,張嘴忍受疼痛、酸痲與恐懼,還要賠上大量的時間與金錢。

無底洞般的開銷
國防醫學院牙醫學系主任,同時也是牙醫科學研究所所長兼三軍總醫院牙科部主任傅鍔表示,台灣人往往以「痛」為衡量牙齒健康的標準。但蛀牙與牙周病這 兩種常見的牙疾,初期病人不易有感覺;等到會痛,往往已傷害到牙髓,有時還必須接受根管治療(抽神經)。台大醫院牙科部一般牙科主治醫師楊湘指出,抽神經 之後的牙齒比較脆弱,需要牙套保護,而所有的 假牙 ,都需要自費,這時荷包便開始失血。

以台大而言,單顆牙套至少8000元;若牙齒已失去,就需將兩旁牙齒磨小,做「牙橋」固定,這樣要花24000元;當然現在又多了「植牙」的選擇,不過單單一棵植牙加上假牙,就要8萬元。如果不幸,全口都做,費用可能高達160萬元。

有沒有經濟一點的方法呢?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牙周病醫學科主任呂炫堃舉例:一位67歲的阿婆,因罹患重度牙周炎,全部牙齒都拔掉,理想的做法是植 入固定式的完整齒列,但可能要花百萬元以上。她也可以選擇5~10萬元的傳統式活動假牙,但是齒槽骨會隨時間及假牙的壓迫而萎縮,假牙逐漸不適用,口腔容 易破皮疼痛,陷入惡性循環,所有的問題才正要開始。

看牙除了花錢,也要耗費許多時間,楊湘估計,單根牙齒根管治療需就診1~2次,每次30~60分鐘,後臼齒要更久的時間。牙周病的治療,則需就診4~8次,而時間就是金錢。至於齒列矯正及牙齒美白,是牙齒健康之後才能考量的選擇,又是另一筆額外的開銷。

除了牙齒問題可能蠶食存款外,選錯醫師,更使得花費像個無底洞。楊湘說:「我們常常在重複別人做的事,因為別人做的假牙又出問題了。」。假牙做得再 差,很少在一年之內發現問題,因此常在一兩年後,所有過程又需重來一次。當然,除了醫師技術,病人的衛生習慣也很重要,以假牙為例,其壽命一般為7年,若 保養得宜,可使用更久。

牙齒問題 牽一髮動全身
傅鍔感嘆,台灣的高蛀牙率與經濟發展不相稱,民眾捨不得投資做好平時的保養及定期看診。他表示,治療牙齒不能以價格為唯一考量:「事實上,預防最重要,只用金錢是買不到健康的。」

早點看牙可用健保,晚點看牙要自費,拖久了不但荷包大失血,且性命堪慮。但還是有人聽任牙齒蛀掉不管,楊湘提醒,滿口爛牙根的人就像身懷不定時炸 彈,因為細菌可由牙髓腔進入全身,破壞牙齒周圍的骨頭,形成囊腫,或感染顏面空腔,形成蜂窩組織炎,如慢性病患者、免疫系統功能較差者,可能因此致命。

滿口爛牙如懷不定時炸彈
愈來愈多證據顯示口腔衛生與全身疾病關係密切,傅鍔舉例,目前已有實驗證明,在重症病房將病人分兩組,發現使用漱口水的一組病人,可縮短住院天數, 減少發炎狀況。其次,糖尿病也與牙周病息息相關。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小孩,雖然在臨床上沒有糖尿病的症狀,但會有較重度的牙周炎。呂炫堃表示,他們牙周遭破 壞的速度是一般人的4倍以上,最好在25歲以前開始定期接受牙周病的追蹤檢查,更要注意口腔方面的變化。

再者,流行病學的統計也發現,牙周病患者產生心血管疾病,如中風、心血管阻塞的機率也比較高。牙周病可能是年輕人發生中風的危險因子,原因在於口腔 內的牙周病菌在齒槽骨造成感染之後,有可能隨著血液循環到達心臟血管,形成塊斑,因此醫師對慢性病患者的牙周病治療會比較積極,以避免引起中風或心臟血管 方面的感染。

美不美 牙齒關係大
前牙缺了無法發脣齒音,講話容易「漏風」;後牙缺了臉部會較瘦削。至於「戽斗」與「暴牙」,楊湘表示,這是最常見的兩大矯正類型,可能被取笑而影響 心理健康。中度以上的牙周炎病患,治療後牙縫可能變大,同樣影響發音及外貌,好在患者可佩戴軟式人工牙齦,約每半年到一年更換一次,以解決發音及美觀的問 題,價格約新台幣9000元。

牙周如果健康,即使年紀大了,也不會變成「ㄇㄠㄇㄠ」的阿公阿婆臉,呂炫堃分析,老一輩或重度牙周病的病人,因為蛀牙或牙周病而拔掉全部牙齒,導致臉部下1/3的垂直高度逐漸崩潰,形成老年人的臉型,這是一種牙科殘障的表現,並非正常現象。



參考文獻:
1. 張浩陞 2005 認識人工植牙
2. 鄭偉立 2005 牙科新知~談人工植牙
3. 陳佳炎 2009 人工植牙面面觀

資料來源:大家健康雜誌

http://www.dentalimplant.net.tw/seo_news/News_Detail.asp?News_ID=193&News_Class_ID=&Page=1